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部分

文氏道:“你向來不與我說這些的,我如何得知。原來還是張永寧說出去的,但是這種事怎麼好信的,你們讀書的,不是向來都說‘子不語:怪、力、亂、神’的?怎麼連張永寧的祖父都信那相面的話?”

原來齊長春曾有一次去張永寧的家裡,正逢著一個相信高明的方士,說齊長春面有富貴之相,又有蔭福他人的命,所以張永寧便在祖父的刻意授意下,更與齊長春結交了起來。

齊長春聽文氏這樣說,不由苦笑道:“你不知,現在考功名的人,一個比一個信鬼神,我這次還看見揹著祖宗的牌位進考場的呢!”

文氏和他笑了一回,便問道:“那你應了里長他們了?”

齊長春道:“應了,里長還說一年給我們二兩銀子呢。我想著那屋子空著也不好,有人住,多些人氣也好。”

文氏笑道:“你總是不肯得罪人。”

齊長春道:“如今村裡的事也大致安排妥了,我明日便去再拜訪教諭和縣令去。”

齊長春現在是秀才,要求見縣令,遞上一張“治生”的帖子便可——當然,縣令不一定真的見你就是了,但至少有事的時候有機會當面表達一下自己的意見。

不過這也有點難為了齊長春——他其實本不是個善於鑽營的人,這些場面上的事,他也並不擅長,所以現在既然中了秀才,也就不得不去做這些事。

到了過年時,文氏又在那趙有德家的王氏牽線下,接了些漿洗縫補的活兒,也算是各自安心,暫時安頓下來。

過年時齊長春又去了教諭和訓導那裡送了節禮——這一年的年考,他的成績也還不錯,考了個第三等,可以參加年後的錄遺,以決定是否有資格去參加鄉試。

而錄遺是由教諭和縣令主持的,不是由省府的官員來主持,所以這個時候的人脈關係就起了作用了。

齊長春是新面孔,在張永寧的幫助下使了些錢,估計應該沒有問題,他自己也在其中一個訓導的私館裡兼了一個教書的差事,平日裡也有些錢來帖補——這也同樣是張永寧的關係才得到的職位。

其實“錄科”與“錄遺”本是清朝科舉的產物,但是現在的這個皇帝為了儘量網羅人才,特地設了這兩次補考的機會。而剛剛過年,朝廷上又有了新的旨意下來,說是考不中秀才的,可以用錢納捐一個“捐生”的名號,取得入縣學學習的機會,可以參加當年的鄉試。但如果不第,且又在當年年考中考不中前三等,便會被剝奪這一稱號。如果想再繼續科考,就得在下一科來臨時,繼續納捐。

這種事是古代常有的,也就是變相的“賣官”,但是齊敏兒沒想到這個穿越者的皇帝也會出這樣的損招——這樣的賣官行為就意味著腐敗,雖然開放的只是等級最低的鄉試的資格,但是他作為一個現代人,怎麼會不瞭解其中的弊端!

但是最重要的是,當今的建文帝宣佈由這一年的正科開始,正式設立武科。

科舉分文武登取人材,始於唐代的武則天,元代廢了武舉,明初雖然恢復,但是仍沿襲宋朝舊制,並沒有多大的新意,而且並不是每次開科都有武科,因為朝中的武將都是貴胄功臣的子弟廕襲的,洪武年間打仗又少,就沒有那麼多缺。

這次建文帝正試設立武科,明確了與文科一樣,三年一次,而且在縣學裡開設武學的講課,捐納武科捐生的人,可以在裡面讀六年書,不像文科那樣,考不中就要回家。

這樣的話,就避免了考武舉的人沒有地方學習的苦處——因為古代行軍打仗排兵佈陣這些事,一般是不教老百姓的,怕老百姓起來造反。

當然建文帝在改革武舉的同時,也加強的對民間武器的管理,每戶人家只許擁有菜刀、柴刀等不超過三把的刀,私鑄私藏兵器者斬,任俠養士者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