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在內,規定非有政治原因不得解僱員工。納粹政權又用強迫勞動、服役的辦法強制閒散的人工作。它嚴禁僱用女工,認為女人應回到廚房中去,料理家務,生男育女,這樣可減少對男工的競爭。

第三種方式就是透過發展軍事工業來解決,這一措施在當時增加了大批就業人數。到1936年,德國已基本做到了充分就業。到1938年,歐美各主要國家的平均失業率,美國為%,加拿大為%,荷蘭為%,英國為%,德國則只有%。

納粹德國和其他歐美髮達國家不同,經濟完全受政治控制,經濟被當作達到政治目的的手段。政府設定了許多管理與監督機構,私人沒有自由可言,一切須服從政府管制,毫無例外。納粹一直標榜國家社會主義,但是從其執政政策看,突出的只是國家主義,根本沒有社會主義。它所做的一切實際與社會主義背道而馳,國家社會主義只不過是他們混淆視聽的動聽口號罷了。因此,德國經濟復甦的同時也就是世界戰爭策源地形成之日。

自由經濟的終結

大蕭條對資本主義經濟的影響十分深遠,這場亙古未有的經濟危機使整個資本主義損失財富達到2500億美元,要遠遠大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物質損失。西方國家的工業生產水平下降多達四成,資本主義世界的貿易額則倒退到戰後初期的水平。此時世界失業人數近五千萬人,最為嚴重的美國僅在1932年失業率就達到25%,這表示幾乎每個家庭都有失業者,而且是長期失業。隨處可見為領取救濟品而排成的長龍,許多人則因為無法償還貸款而被迫流離失所。雪上加霜的是,資本家為了擺脫危機,千方百計把損失轉嫁到本已瀕臨絕境的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身上,他們不斷削減工資、提高捐稅,從而大大激化了社會矛盾。

社會矛盾的激化,造成了不斷高漲的*運動、示威*以及農民鬥爭,這使資本主義世界處於前所未有的風雨飄搖之中。危機期間,僅法國就更換了十四屆政府,德國政府更迭了四次,義大利在戰後初期就出現了嚴重的政局混亂,日本則是針對政府的刺殺事件一再發生。所有國家的政局都變幻莫測,以至於有人一再驚呼資本主義的末日已經來臨。

其實,資本主義制度的末日並未來臨,只不過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走到了歷史的盡頭而已。美國、英國、法國為挽救危機都先後加強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和調節,從而改良了資本主義經濟運作模式。而在德國、義大利和日本,則採用了極端殘暴的法西斯統治,它們動用國家的力量更為直接和極端。用國家的直接干預和管理代替自由放任體制,實質上是用專制和戰爭代替了*與和平。這種統治不僅戕害了本國的人民和經濟,更把整個世界直接置於戰爭的陰影之下。

大蕭條還對原有的世界政治經濟秩序造成了極大的衝擊。各國為了轉移和擺脫危機,無不加緊爭奪原料產地和產品傾銷市場,從而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場空前激烈的政治經濟戰爭。如美國在1930年5月透過了一個對多達890種商品提高徵稅額的法案,此舉立即遭到同在危機中的其他國家的報復,各國紛紛效仿,提高關稅,正常的國際貿易秩序已經無法維持。又如在1931年,曾於1916年在世界上第一個實行金本位制國家的英國,首先被迫放棄金本位制,任由英鎊貶值,緊跟其後的是20多個國家的被迫效仿,而在危機前,大多數國家採用金本位制,並且這一制度還被認為是對國際貿易比較有利的相對穩定的貨幣制度。但是,老牌金融強國並不甘於坐視英鎊作為國際貨幣地位的淪落,更不願倫敦喪失其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地位。依靠龐大的殖民帝國和金融影響力,英國和英聯邦國家在1931年11月聯合起來組成了英鎊集團,與之相抗的,是歐洲大陸的國家如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瑞士、波蘭等組成的維持金本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