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4頁

年紀更大,嫁人無望的老宮女,出了宮也有大戶人家願意請來做教養嬤嬤。

簡單來說,比起在宮裡為奴做婢,生死禍福不由己,未來渺渺無依,死後沒有人祭拜,隨便就處置了宮女大都願意出宮。

燕國在放宮女出宮的事上還是比較人性化的,過去歷朝歷代也有放宮女出宮的事,但一般不成規矩。只能是皇太后、皇帝大發慈悲了一次,然後就放一次更多的,還是宮女白頭,坐說玄宗那一套。

燕國的規矩,十來年就會放一次宮女,其間若是有新帝登基,也會臨時多放一次。

一則積德祈福,二則,老宮人放出去了,就該選新人重新充實掖廷,也是新人新氣象——新帝肯定也願意宮中儘是年輕新鮮的花兒啊。

之前高溶得位,本來應該在八月份左右放了老宮人,選來新宮人的。

這是自東漢以後的傳統,所謂『八月筭人』,八月初朝廷會徵賦稅,也會挑選良家子進宮可能在統治者看來,民間人家出女兒進宮,也是繳納賦稅的一種形式?本質上和徭役有點兒像?

類似西方的『血稅』?

不過,那個時候高溶忙著籌措糧草,主持大軍開拔等事,這種事肯定是押後了。

眼下北伐大勝,他的個人威望大大提高,國庫也充盈(戰勝契丹之後拿到了大量的戰利品,除了牛羊馬匹外,還有契丹趁著中原內亂,幾次南下裹走的值錢珍寶之物、工匠等等),再加上冬日無事,趙娥就想到了放了老宮人,選入新宮人。

燕國遴選良家子入宮算是比較容易的。

過去歷朝歷代類似的事難做。除了極少數懷著『不重生男重生女』之心的父母,大多數人家知道女兒去了宮中做宮女,得到寵愛,成為后妃的機會很小,經常是自此骨肉分離、不見天日了。擔心這種未來,父母如何願意呢?

燕國相對容易,一則是宮中十年左右放一次人,這就讓人有個念想了,不至於一輩子陷在裡面,將來死在宮裡還得做孤魂野鬼(世人重視這個)。二則,做宮女也有俸祿,還能託人送出去。

其實過去歷朝歷代的宮女也都有俸祿,但一則宮人來自全國各地,託人帶出去交給家人很難。二則,在一輩子不能出宮的大前提下,給錢又有什麼用呢?心氣都沒有了。

入了燕國皇宮,哪怕父母兄弟在他鄉,也可以攢著錢,十年後一起拿出去。

甚至更極端一些,沒有父母兄弟了,這錢用在自己身上,成為養老錢也好啊。

一些家中困窘的,還真願意有一兩個女兒進宮做宮女若是洛陽左近的人家,兩三個月拿一次錢,足夠接濟家裡了——這還只是普通宮女,若女兒爭氣,不說什麼飛上枝頭做嬪妃,就是做了六局二十四司的女官,那也是極好的。

所以,年前開始放宮人,民間開始有大量的婚慶之事後,選新人入宮的事也就如火如荼的做了起來。

因為燕國選宮人容易,民間不怎麼抗拒,所以燕國選宮人時並不會下『禁婚令』,禁止適齡女子嫁人。甚至於,宮女都是自願報名的只要父母帶著女兒去地方衙署報名就好。

只要不是賤籍,父母沒有犯下殺人、□□等重罪,都可以報名。

按照傳統,選宮人的地方圈定在了洛陽及洛陽直接管轄的十幾個縣,還有就是周邊幾路了——這是為了防止天高皇帝遠的地方,以選宮人為由,攪擾民間,也是為了節約民財。畢竟大老遠的送一批宮人來,成本也不低了。

不過這不代表宮中宮人就只有洛陽和洛陽周邊幾路的人了,畢竟從良家子中選宮人,只不過是宮人來歷之一

宮人另外還有三大來歷,一個是一些罪犯,他們的妻妾女兒都要被沒為宮奴。一般來說,這種罪犯都是不簡單的,因為普通的犯罪,哪怕是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