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中有機會讀書的本來就少,這少數的一點兒人,還會被限制,不能學那些老學究眼裡真正的學問。而到讀書的女子本身,也大多更喜歡寫詩作詞,而不是埋在故紙堆裡做學問——那些東西很少有人能真的覺得有趣,男子必須要學,是因為他們要靠這些出人頭地,參加科舉,去做官啊!女子又沒有這種『壓力』(機會)。
「這楊宜君,尚宮局?」錢尚宮問其他人。
現在商量名單已經到最後關頭了,大名單就要出來,所以有資格商量這些的人來的很齊。
尚宮局的尚宮,尚儀局的尚儀,尚服局的尚服,尚食局的尚食,尚寢局的尚寢,尚功局的尚功,每局兩人,總共十二名,再加上一名掌管戒令、糾察、謫罰的宮正,總共十三人——宮裡上萬宮人的運轉,以及一部分朝堂之事,就是由他們維持著的!
其他人看過了各局對楊宜君的評價,也直到太后對楊宜君的稱讚,自然沒有人說『不』,都同意了這個提議。
這裡要說的是,雖然六局平級,在場的都是正五品的女官,但實際上大家還是有高低的。宮正掌管司法之事,超然物外先不說,其餘六局裡,尚宮局是毫無疑問的六局之首!
唐時最有存在感的還是尚食局、尚功局這些,因為這些都是職事非常清晰,做的事也是真的與後宮中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的。那時的尚宮局雖然也地位高,但只是地位而已,更像是因為她們總掌握一些更有象徵意義的東西,所以顯得清貴!而真要論能動用的資源,還真不一定比其他局更多。
現在就不同了,尚宮局的六局之首,實至名歸!
自從在燕國,女官們成為皇帝制衡臣下的工具之一,一部分的奏章實際上就是她們處理之後,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事實上,分享這部分權力的就是尚宮局,具體的說,基本就是司記、司言兩司。
司言負責批示奏疏,司記則是負責檢查批示的奏疏,確定無誤之後才能用印,所以司記又有『掌印女官』之說。
偶爾也有司簿出身的女官得到批示奏疏的權力,但那屬於『邪道』!分享權力的機會一直牢牢把控在司言和司記手中。
因為這份權力,司言、司記兩司還迅速膨脹了,本來六局之中規模最大的還是尚食局、尚功局這些——大家的女官名額倒是都差不多,但她們事多,所以直接做事、受管束的宮女多啊。
現在,司言、司記兩司,女官最多,司記、司言倒是還維持著傳統,各兩人而已。可司記下面的典記、掌記,司言下面的典言、掌言,都從原來的各兩名,直接變成了各四名,以應對兩司越來越繁重、要緊的工作。
女官增多了,輔助她們,做雜活兒的宮女自然也得增多。只不過司言、司記兩司用到的宮女的地方還是少,所以依舊遠遠不能和尚食局尚功局這些地方的司相比,所以也不值得多議論。
楊宜君能被安排到尚宮局,這當然是屬於好去處啦!雖說作為女官,分到其他局司,將來也有機會轉到尚宮局,但轉到尚宮局的難度可想而知能直接分到尚宮局,這才是最輕鬆的。
「尚宮局哪一司呢?」這時有人忽然問了這個問題。
錢尚宮看了看另一位尚宮,想了想沒什麼不能說的,便道:「朱掌言已與我說了,願意收下楊宜君。」
第75章 在尚宮局內部,……
在尚宮局內部,司記與司言地位最高,司簿與司闈次之。而在司記與司言中,又以司記的地位更高一些。雖則司言才是批示奏疏的,但司記享有檢查奏疏批示情況的權力,覺得哪裡不好是可以叫司言改的。
如果司記覺得不好,就不用印,那批示也是無用。
一般來說,尚宮局的兩位尚宮,一人會直接領導司記,一人會直接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