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雁亦不忍再聽下去,轉頭看向窗外,不知何時,外面竟飄起一點微雪,十分冷清。
探春喝道:“姨娘快別胡說!林姐姐,你別聽姨娘胡言亂語,若是咱們能做得了主,何以如此。姨娘這樣鬧,也不知道讓老爺太太怎麼想我。侍書,你親自送姨娘回去,別再我這裡表白了,也打點一下,別叫人亂說。”
侍書答應了一聲,紅腫著眼睛拉趙姨娘出去。
趙姨娘不肯,探春見了,只得掩面哭道:“不管姨娘怎麼鬧,都已經無可挽回了,何必再鬧這些?這是老爺的意思,我去為的也是大義。”
雪雁從於連生處知道此事,但是黛玉並不知道,聞聽此言,頓時一怔,道:“舅舅說的?”
探春聽了,自悔失言,強笑道:“此話原也有理,換了南安郡王回來,便是我為國立功了,我區區一個弱女子,有這樣的用處,豈非大義?”
黛玉卻是心中一涼,探春如此記掛賈政夫婦,可是除了趙姨娘,誰正經惦記著她?
從榮國府回來數日後,雪雁便聽說南安太妃認了探春作義女,並向長乾帝請封為寧和公主,三月初三啟程,和親爪哇國,想來是急著換回南安郡王,所以急著上路,一應嫁妝東西都是南安王府預備的,據說天底下有的都陪嫁給探春了。
雪雁得知後,冷笑一聲,用這麼多的東西換回一個兒子,又不必捨棄女兒,自然十分划算,因向於連生道:“聖人知道了這事沒說什麼?”
長乾帝從不許下面陽奉陰違,南安太妃如此行事,早已見罪於長乾帝了。
於連生淡淡一笑,道:“你且等著罷。”
雪雁一怔。
轉眼間到了探春啟程之時,須得先乘船南下,然後從江口轉道海上,黛玉和賈家一干人都去渡口送她,雪雁因身份有別,沒有過去,只看著窗外綿綿細雨,嘆息不語。
黛玉看了南安太妃一眼,低頭拿手帕拭淚,誰能想到南安太妃慈和之下,竟如此心狠。
探春今日一身公主大妝,十分華麗,一群丫頭宮女簇擁著她過來,踩著紅氈,向南安太妃磕頭辭別,忍不住看向素日的親人姐妹,看了好半日,方強忍著眼淚轉身而去,她這一去,一生都回不來了,但願天各一方後,各自都能保得平安,想到這裡,探春回頭看向黛玉。
黛玉知她擔心之事,含淚微微頷首。
探春放下心來,自此再不回頭。
黛玉看著她越走越遠,上了轎子,然後登船而去,遠遠地還能看到探春站在船頭上。
回到家裡,黛玉越發覺得煩悶,周夫人知她姐妹別離之故,便叫周灩過來陪她一同頑耍,好容易稍解抑鬱,次日一早便聽到一個訊息,說是長乾帝下旨為宗室之女指婚,其中南安郡王府的郡主擇了粵海鄔將軍的次子為郡馬,命南安王府不日送郡主南下成親。
不止黛玉吃驚不已,便是雪雁也道:“這報應來得好快!”
雪雁跟著黛玉時,在桑家聽說過鄔將軍,一向和榮國府交好,離京數千裡之遙,因粵海一帶由桑昆掌著兵權,所以鄔將軍雖然有本事,卻還是仰人鼻息,他家有兩個兒子,長子早亡,次子鄔海極受溺愛,性情為人比薛蟠有過之而不及,吃喝嫖賭花天酒地,好在桑昆治下嚴厲,倒不曾傷過人命,方容得下他胡作非為。
第九十二章 侯門女毅然遁空門
南安太妃認了探春作義女然後送去和親;京城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啟程後的第二天便聽長乾帝為南安郡主賜婚;不覺暗暗一笑,十分諷刺,雖然南安郡主這門親事比遠嫁和親好些;但是粵海離京數千裡;風俗言語亦是不通,那邊常生海嘯,也同遠嫁和親無異了。
聽到這道旨意,南安太妃只覺得當頭一個焦雷下來,立時病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