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組的人都劃出去,大致還能湊出來三十多人,便通知下去,準備傢什,明天去山溝伐樹。
而劉青山,則拉著老支書去公社,跟林業站拉拉關係,上面每年都有免費的樹苗,看看能不能多爭取一些。
他們這邊栽樹要晚一些,四月五月這倆月是最佳時間,剩下的就是秋天了。
沒錯,秋天也是他們這邊植樹的好季節,栽上樹,灌足水,然後封凍,到來年春天,保準棵棵都活。
進了公社林業站,老支書就吆喝一聲:“小林子,今年多給俺們夾皮溝發點樹苗。”
林業站的站長叫林平,說是小林子,其實已經四十多,不過在老支書眼裡,當然還是小林子。
劉青山有點忍不住想笑:這要是在名字後面,再加一個“之”字,就更符合小林子這個綽號嘍。
“老張書記,還有青山也來了,快坐快坐。”
林平站長還是挺熱情的,拉呱一陣,得知夾皮溝的計劃之後,答應多向縣裡的林業局申請一些樹苗。
事情辦得很順利,當然了,人情往份也少不了,劉青山車裡就拉著一些雞蛋和鴨蛋呢,直接送到林站長家裡。
大隊直接歸公社管轄,和公社這些部門搞好關係,肯定沒錯。
回去的路上,劉青山還提出樹苗另外還有一種來源:那就是去次生林裡自己挖。
許多樹種,都會自然繁殖的,幼苗破土而出,生長几年,然後大都會自然消亡。
林子裡的樹木,也存在競爭關係,會爭奪陽光水分和營養。
進了林子,通常都會發現,樹木大都長得筆直,那是因為它們要努力長高,才能接受更多的陽光雨露。
那些小樹苗,爭不過旁邊的大樹,營養不足,自然就會慢慢枯死。
這也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林子裡樹木的密度,會自然調節。
劉青山的目標,就是這些註定沒前途的小樹苗,從林子裡移栽出來,不用本錢,就是花點力氣。
這年頭,力氣是最不值錢的。
這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只要季節合適,刨除冬夏兩季,其他時候,隨時都可以進行。
道理和愚公移山一樣,幾天栽幾十棵,明天栽百十棵,日積月累,自然就能形成規模。
劉青山的計劃就是:愚公栽樹。
不過在栽樹之前,還得先砍樹。
第二天,他早早進山,跟著師父完成日常訓練,早飯就在這裡吃,吃完就等著大部隊進山伐樹。
早上七點剛過,遠遠就看到幾輛大馬車,順著山路而上。
不過在距離木刻楞幾里的地方,馬車就無法通行,只能停在那裡,車上的人全都下來,步行進山。
“這人好像來的有點多呀?”
劉青山抓抓後腦勺,昨天定了三十多人,瞧著這架勢,好像足有百八十人的樣子,黑壓壓的一大片呢。
“哥,我們來啦!”
劉綵鳳遠遠地就叫嚷起來,她旁邊的山杏,也起勁地揮舞著小胳膊。
劉青山這才明白:今天是休息日,村子裡大大小小的娃子,都在楊紅纓的帶領下,隨隊而來。
他們這些小娃子當然不是來伐樹的,而是來栽樹的。
想明白這些,劉青山也不由得嘴角上翹:老姐還真是說到做到,這是真準備領著童子軍,植樹造林啊。
栽樹畢竟是好事,劉青山樂呵呵地迎上去,只見老四他們這些小娃子,衝在最前面。
肩膀上,扛著小鐵鍬,還蠻像那麼回事。
這種小鐵鍬,是以前民兵訓練的時候,埋地雷的那種,小巧鋒利,十幾歲的小娃娃,用著正合適。
劉青山的目光從這些小娃子臉上逐一掃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