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8章 敬畏自然

春天的山林,是自然的春天呀!

多數時候,我們在描繪海洋時,總會將其視作生命的搖籃,然而米什萊筆下的大海卻醜陋不堪,令人心生厭惡。儘管其中有著形形色色的生物,有著永不停歇的一流羽族——飛鳥,海底也鋪滿了海星和珊瑚,宛如綠毯,還有蜷成雪團的海綿,山巒谷地色彩絢爛。閃爍著橙黃色光芒的綠茸茸石竹和上百種色彩奇異的魚兒,儘管景象迷人,仿若奇妙幻境中的仙女,卻恰似一場幻夢,僅僅為這些色彩增添了一抹色調琉璃的稜鏡罷了。雖然偶爾會有一種瞬息萬變的美妙感動,但它攪動起的狂風暴雨,掀起的驚濤駭浪,能將沉重的龐然大物如羽毛般丟擲,飄向原野。家園盡毀,眾多生命葬身海底,淹沒在這暴君般的威懾氣勢中,令人對海洋心生厭煩、失望與恐懼。

山的魅力源自它的卓越,但也充滿危險。在崇山峻嶺之間,樹林覆蓋著積雪,總是陰鬱地呈現出一道道黑一道白的景象。阿爾卑斯山這座古老的山脈,終年積雪是昔日的冰川。極地是冰川,冰川是極地的氣候,極地與山的差異就在於極地。電是赤道的生命,磁是大地的靈魂,兩顆靈魂相擁,合為一體。皚皚白雪,極地之光,只需稍加想象,便覺極美。

動物、植物,乃至世間萬物,皆是大自然的子民。它們與我們一樣,享有生命的尊嚴和權利。我們應當學會尊重它們,與之和諧共處。這不僅是對生命的敬重,更是對大自然的敬畏。

在喧鬧的塵世中,我們常常被利益所矇蔽,忘卻了與大自然的和諧共生。然而,當我們靜下心來,傾聽大自然的聲音時,我們會領悟到,它正在向我們訴說著生命的奧秘與美好。

《道德經》中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自覺遵守規則是一個人的社會責任感,容不得半分僥倖,耍不得半分機靈。內心有所畏懼,這樣行為才會有所止。

古人云:“君子之心,常存敬畏,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天地萬物,猶如慈母,對人類有養育之恩德,陽光、空氣和水,乃生命之源泉,人若離開此三者,便如魚離水,難以存活。故而,我們更應從心底對天地自然懷有感恩敬畏之情。

常言道:“人活於世,需懷敬畏之心。敬畏自然,如敬畏神明;敬畏生命,如敬畏珍寶;敬畏規律,如敬畏法典。”敬畏,非懼怕或恐懼,實乃由“敬”生之尊重,乃一種莊重而負責之態度。

敬畏天地自然,人唯有敬畏天地,善待自然,方可得天地之庇佑,亦將獲其更多之厚愛與饋贈。反之,人將遭天災人禍之懲罰。是以,中國之儒家倡導“天人合一”,道家主張遵循自然規律。順天應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如此,方能達至“天地與我共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之境界。

梁曉聲於《中國生存啟示錄》中寫道:“一人也罷,一族也罷,一國也罷,倘若無敬畏之心,實乃可怖,終亦可悲也。”保留對自然之敬畏,對生命之敬畏,乃處世之法則,更乃人生之智慧。

古人云:“治常生於敬畏,亂常起於驕縱。”人活著,要常懷敬畏之心,有所為有所不為,才能平安一生。世人只有心存敬畏,放下俗念,與天握手言和,那麼天也歡喜;持守塵心,與地和諧相處,那麼地也歡喜;常懷善念,與世間所有溫柔相待,那麼人也歡喜。只有天、地、人和諧相依,才是真正完美融洽的\"大道歸一\"。

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裡,每個人都在為了生活奔波忙碌,但總有一片淨土能讓我們的心靈得到棲息,那便是大自然。自然,以其無盡的寬廣、深邃與美麗,成為了人類永恆的嚮往與熱愛。對我而言,熱愛自然,不僅是對美的追求,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一種心靈的歸宿。

讓我們保持一顆敬畏之心,去感受萬物的靈性。當我們對大自然懷有敬畏之心時,我們才會更加珍惜它、愛護它。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