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賽前臨時抱佛腳的非專業辯手,都還沒反應過來呢。
“別這樣,不能叫複製。”馮見雄在虞美琴身旁,聽了妹子的吐槽,他也沒這麼多時間解釋,只能用兩三秒鐘飛速地安慰,“每一句話都是田學姐根據臨場互動臨時組織的,只是借鑑了前人的話術思路。”
執中流辯術在駁論時最常見的招數,就是臨場精確組織一番對方此前說過的核心論據,然後推匯出“這些核心論據能夠充分論證出xxx的結論,但是……”
這個“但是”,是重點。
“但是”,xxx的結論和今天的辯題不是一回事。
說白了,其實當初馮見雄在把“到的是否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這個辯題的境界昇華時,也用過類似的話術。
比如,他先總結對方說了一大堆,只是在論證“不溫飽也能做好事行善”,然後一個“但是”把對手打入深淵你說了那麼多,根本文不對題。咱這裡的“道德”是跟在“談”字後面的,是名詞性的,不是形容詞性的,所以辯題只是一個行為準則歸類的題目,而不是善惡傾向的題目。
這種招數,如果用得精準,殺傷力是非常巨大的。
但是,對於使用者的水平,也是要求很高的因為他得有強大的臨場總結歸納能力,把對方此前噴了七八分鐘的碎煩話總結起來,然後說明其事實上要證明的是啥,而這個“啥”和今天的辯題並不一致。
如果這種臨場總結不能讓評審團心服口服,同時又符合自己的利益,執中流辯術的駁論招法就不能亂用了。
而“臨場總結”,重在“臨場”,是不可能靠賽前的預作準備的。
一個再刻苦努力的慢工細活型學霸,如果缺乏反應超快的急智,就只能徒呼奈何。
這個領域,是給反應快的高智商天才混的。
指望笨鳥先飛靠勤奮……呵呵,弱智就是弱智!努力是挽救不了的!
主持人蘇勤也鬆了口氣。
田海茉肯放下節操,忍不住學這一招,馮見雄多半凶多吉少了。
這可是亞洲噴帝的成名技能!哪怕被一個普通211大學校隊主力學出來,殺傷力大減七八成,也不該是一個愣頭青能抵擋的吧?
而此時此刻,場內比觀眾們更加敏銳感受到分值傾斜的,正是專業的評委們。
正所謂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吃瓜群眾們的智商太低,也就看個熱鬧。評委們腦子條理非常清晰,對各個環節雙方說了些啥、有哪些得分點都是記得清清楚楚的。
這些各方的心理反應,說來要千把個字,其實也就發生在數秒之間。
因為馮見雄馬上就站起來了。
“田學姐,如果你只是想找個兼通‘君子六藝’的人,我現在馬上就可以給你找出來,書、數、禮要求太低,估計大多數優秀大學生都做得到,咱不必討論。剩下的不就是要會騎馬射箭彈琴麼?我不但會騎馬還會開車呢,古人會嗎?我不但會古箏還會keyboard呢,古人會嗎?我不但會射箭還會打槍呢,古人會嗎?
所以說,您剛才說的那些‘古人技藝更全面’,只是因為古代科技不發達、人類的發展可能性太少,而且每樣東西不用佔用太多精力就能學會。
但這並不是代表科技進步、社會分工細了,現代人就不能學會更多的東西。一個人想學會古人的全部技能,同時還額外會開車、修電腦、測繪……完全是可以做到的。只是社會分工不一定需要這麼多技能,而這樣部署自己人生學習規劃的人也不一定有社會競爭優勢,僅此而已。”
馮見雄一次性用了大約半分多鐘,先把剛才被田海茉牽走的基本盤節奏找了回來。用類似的招數,把田海茉的長篇大論也用“雖然現象對,但是和辯題之間的因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