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0部分

四個小時的熬煮,當果泥只剩下40斤的時候,就可以得到像蜂蜜一樣粘稠的葡萄蜜……”

“核桃是阿克蘇的,棗泥是和田大棗,趁熱倒進葡萄蜜裡炒制到焦香酥脆……”

鏡頭前的馬和紗,一絲不苟地在自家的廚房裡,操作著幾個月來已經練熟了的手藝

當然,在錢塘高穗果家的廠子裡,所有的工序早就用機器替代了,並不需要手工操作。這裡的只是擺拍。

一邊操作,馬和紗還要偶爾按照劇組要求營造的情境,跟家人或者助手自言自語幾句,把工序交代一下主要是為了強調正宗瑪仁糖的成本確實非常高昂,賣得貴自有貴的道理。這也是民族團結的需要,自從上級知道他這個紀錄片裡要上切糕,就打過這方面的招呼。

《舌尖上的華夏》是比較新式的紀錄片,陳導為這個本子也醞釀了兩三年,還是有野心的。

他並不希望片中出現記者這樣的採訪者形象,更喜歡徹底客觀地旁觀劇中人的獨白。

於是就有了眼下這種拍攝形式。

馬和紗的廚藝是不錯的,只是容易緊張。好幾次都情不自禁在不該看攝像頭的時候看了攝像頭,只能重來一條。

陳導坐在監視器前,看著拍攝的效果,眉頭始終沒有展開。他還戴著耳機,聽著一份提前錄好的配音解說草稿,在心裡尋找著節奏。

對於任何影視作品而言,配音和bgm都是最末期的工作(用同期聲的不算),是在剪輯得差不多之後再加的。

因為拍攝時的初稿和最後放出來的成片,可能有好幾倍的剪片比,大部分素材最後都是不會出現在熒幕上的,所以多配完全是浪費資源。

一般電影領域,接近一比十的剪片比都是有的。因為電影只有兩三個小時,時間很寶貴,敘事密度要凝練昇華。要是趕上詹姆斯卡梅隆或者斯皮爾伯格這種世界頂級大導,精益求精的時候30比1的剪片比都有可能出現比如卡梅隆拍個《終結者2》或者《真實謊言》,有可能正片才2個多小時,而拍下來的素材可能有六七十個小時。

電視劇領域,因為不怕又臭又長耗播放時間,所以劇情片剪片比低一些,尤其是粗製濫造的小成本,像大部分初出道的偶像劇,三比一的剪片比就很好了。紀錄片因為嚴謹,也就五六比一。

但哪怕只是五六比一,如果把未來會剪掉的部分也全部先配音或者加旁白,也會是一種極大的資源浪費。配音聲優有可能就憑白多出來五倍的工作量。

所以陳導耳機裡如今聽的,只是一個很粗糙的草稿,昨夜拍攝前讓工作人員隨便錄了一個,給他找找感覺和節奏用的。

這還遠遠不是後世人們在完成版《舌尖上的華夏》裡聽到的“舌尖體”文案。

“舌尖體”,本來是在《舌尖上的華夏》進入後期製作階段,才在全體劇組智慧的討論磨合下才攢出來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可以說沒有這套文案的話,以《舌尖上的華夏》那種半裝逼半煽情的拍攝嘗試方式,恐怕最終效果還不如一個傳統的紀錄片呢。

……

“總覺得這個文案太生硬了。不能給那個古迪麗娜那麼多自言自語自吹自擂的戲份。假,現在的年輕觀眾最煩的就是裝,就是說教。”

“改文案!加大旁白畫外音的尺度,減少被採訪物件的自白。我們要營造一個‘民風淳樸’的西北白人少女形象,不能讓她顯得太能說會道,更不能讓她顯得很精明、會經營。懂麼?”

吃著盒飯,陳導在簡易會議桌前對工作人員們訓示著拍攝方案的調整思路。

某場務負責人一邊連連點頭,一邊訴苦:“好的導兒,我們這就安排可是,現在根本沒有隨組的專業後期配音演員。如果對旁白畫外音的要求太高,怎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