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您瞧瞧這十年,襄陽城在您治理下,百姓安居樂業,如今大軍北伐,咱們更是看到了復興的曙光,您可別再愁眉不展啦。”紫菱笑盈盈地說著,眼神中滿是對樓知府的關切。
樓知府抬眸,望著眼前這已出落得亭亭玉立的紫菱,思緒不禁飄回了十年前。那時的紫菱,初入太白樓,青澀中帶著幾分靈動,恰似春日裡剛剛綻放的花苞。
這十年,他看著紫菱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少女,成長為如今名動襄陽的花魁,她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愈發牽動著他的心絃。
“紫菱啊,這十年,你出落得越發標緻了。可這世道,卻愈發讓人捉摸不透。”
樓知府輕輕嘆了口氣,端起酒杯,卻只是在手中輕輕搖晃,並未飲下。
紫菱挨著樓知府,也望向宋軍遠去的方向,輕聲說道:“大人,奴家不懂這戰場上的事兒,可奴家知道,您為襄陽城操碎了心。
這十年,您對奴家的好,紫菱都記在心裡。不管戰事如何,紫菱都願陪著您,為您排憂解難。”作為一個花魁紫菱知道,不是樓知府力捧,自己也成不了這個襄陽城交際花。
只是樓知府一直不肯納自己入門,紫菱知道自己再過幾年韶華不在,到時候樓知府就未必還會有今天這樣對自己好。可是又有什麼辦法,自己生死不過在樓知府一念之間。
樓知府聽著紫菱這番肺腑之言,心中一暖,忍不住伸手輕輕握住紫菱的手,將紫菱摟在懷裡:“紫菱,有你這話,我便知足了。只是這北伐,我總怕……”
“大人,咱們別老想那些不好的。說不定宋軍此去,真能大獲全勝,收復大片失地呢。”紫菱打斷樓知府的話,眼中閃爍著憧憬的光芒。
樓知府微微點頭,看著紫菱,嘴角泛起一絲笑意:“你呀,總是這麼樂觀。不過有你在身邊,我這心裡確實舒坦不少。”
此時,樓下的街道上,百姓們依舊沉浸在為宋軍送行的激昂氛圍中。孩童們在人群中嬉笑奔跑,大人們則滿懷期待地議論著北伐的種種。
紫菱看著樓下熱鬧的場景,轉頭對樓知府說:“大人,您瞧這襄陽城的百姓,對宋軍充滿了信心。咱們也該往好處想不是?”
樓知府目光隨著紫菱的指向望去,看著那些充滿希望的面容,心中暗暗祈禱,希望這場北伐真能如百姓所願,帶來勝利與和平。
“紫菱,你說得對。咱們得給百姓做個榜樣,不能讓他們瞧見咱們憂心忡忡的樣子。”樓知府握緊了拳頭,眼神中多了幾分堅定。
紫菱見樓知府情緒稍有好轉,心中歡喜,便提議道:“大人,不如奴家為您撫琴一曲,給您舒緩舒緩心情。”
樓知府欣然應允。
紫菱款步走到一旁的琴案前,輕輕坐下,調整好琴絃,修長的手指在琴絃上輕輕撥動,一曲悠揚的《清平樂》緩緩流淌而出。
那琴聲,時而如春風拂面,時而如泉水叮咚,似在訴說著對和平的嚮往,又似在安撫著樓知府那顆憂慮的心。
樓知府靜靜地聆聽著,目光始終落在紫菱身上。在這悠揚的琴聲中,他彷彿暫時忘卻了戰爭的陰霾,只沉浸在這片刻的寧靜與美好之中。
一曲終了,樓知府起身,走到紫菱身邊,輕輕鼓掌:“紫菱,你的琴藝越發精湛了。聽你撫琴,猶如置身仙境。”
紫菱起身,微微欠身,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能讓大人開心,是紫菱的榮幸。”
樓知府抱起紫菱,緩緩走向榻邊。比起家裡的河東獅,樓知府更喜歡紫菱的小意溫柔。
紫菱臉頰緋紅,依偎在樓知府懷中,雙手輕輕環住他的脖頸。
在燭光的映照下,二人的身影被拉得修長,彷彿此刻世間只剩下彼此。
將紫菱輕輕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