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多久,福王李榮澤、知政院院使鄧淵、知政院副院使劉振等人便匆匆趕到了建昌宮。
他們看著昏迷不醒的李國忠,又聽了崔束的彙報,臉色都變得異常凝重。
鄧淵滿臉憂慮地說道:“這可如何是好?南州和彭城一失,我大魏的南方防線便形同虛設,唐國的軍隊隨時都有可能長驅直入,直逼汴梁啊!”
“如今之計,我們必須儘快商議出應對之策。”李榮澤皺著眉頭說道。
劉振站出來,語氣中帶著一絲猶豫,說道:“可是,如今陛下昏迷不醒,我們又怎能擅自做主呢?”
這話一出,眾人頓時陷入了沉默,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來。
就在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崔束開口道:“諸位,如今形勢危急,我們不能再坐以待斃。陛下雖然昏迷,但我們身為大魏的臣子,理應為陛下分憂。”
“我們可以先商議出一個應對之策,等陛下醒來後,再向他彙報。”
諸位大臣紛紛點頭贊同。
劉振見狀,眼中閃過一絲光芒,也點頭同意。
於是,一場激烈的討論在建昌宮內展開。
眾人各抒己見,有的主張立即調兵遣將,奪回南州和彭城;有的則認為應該先穩固防線,避免唐國進一步深入;還有的提出與晉國求和,集中兵力對抗唐國。
然而,每一個建議都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一時之間,眾人難以達成一致。
最終,只能選擇穩住當前的防線,等李國忠醒了在做決斷。
眾人離開皇宮後,李榮澤快速返回府邸。
剛進王府,謀士劉玄禮就走上前詢問道:“殿下,是不是前線出了問題?”
李榮澤微微頷首,“先生,咱們到書房說話。”
劉玄禮聞言,立馬想到了什麼,下意識的看向了皇宮的方向,接著神色如常的說道:“殿下請!”
書房外,李榮澤吩咐死士嚴密看守周圍三丈之內的範圍,任何人膽敢越過,格殺勿論。
安排好後,他走進書房,將皇宮裡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說了一遍。
劉玄禮聽後,摸著鬍鬚思索起來,片刻後,他悠悠說道:“殿下,康王與賀王應該馬上就會回京了。”
李榮澤有些焦急的問道:“先生可有何辦法阻止?”
劉玄禮搖了搖頭,“父親病危,兒子回家看望,這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沒有人可以阻止。在下建議,殿下也不要去阻攔兩位王爺回京。”
“這難道就這樣看著他們回來?”李榮澤有些不甘心的說道。
接著,他又問道:“先生,咱們需不需要控制住左右龍衛?”
左右龍衛護衛汴梁的城防,神武衛護衛皇宮,總計有五萬多人。
劉玄禮說道:“殿下,現在還不能對左右龍衛動手。您應該立馬返回皇宮,侍奉在陛下的跟前。”
李榮澤卻不同意,說道:“先生,左右龍衛護衛汴梁,只要控制了左右龍衛,本王就基本贏了。”
劉玄禮說道:“殿下難道忘了,年初之時,陛下重新主政的事情了嗎?”
李榮孝臉色瞬間一變。
之前,李國忠將國事交給了知政院和他。
那時,魏國的大事小事,基本是他和鄧淵,劉振少數幾人抉擇。
他以為自己已經掌控了部分魏國的朝堂。
然而,當唐國北伐,李國忠重新主政的時候。
魏國的大權再一次回到了李國忠的身上。
他沒有使用任何玉璽,令牌,詔書,只是簡單的吩咐了一句。
魏國的官員紛紛聽從李國忠的命令列事。這讓李榮澤深深明白,真正掌控大局的還是李國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