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用紙或者棉花塞號,再注入固定劑(瀝青或石蠟)等待冷卻。
最後一步便是組裝木柄和彈殼,如果需要長期儲存,可用白蠟密封防潮。
前前後後,製作一枚手榴彈只需用時50分鐘,人力足夠的話,可以同時製造多枚手榴彈。
這一整套的手榴彈製作裝置,在後世有個響噹噹的名號七人背!
當敵人來襲時,七個人就能揹著裝置轉移。而且用料極其粗糙常見,如果沒有石炭和木炭,甚至可以用玉米芯燒炭代替。
這玩意兒是共和國某位民兵發明的,後來被印刷成冊,大力進行宣傳推廣。
只要是識字的聰明人,就能依靠小冊子上記載的方法,利用廢鐵、木料和黑火藥,成本低廉的大批次生產土製手榴彈,非常適合敵後游擊隊使用。
“試試威力!”周赫煊說。
一個學生拉動火繩,手榴彈尾部迅速冒煙,在丟擲去數秒後,“轟”的一聲炸開。
周赫煊跑過去檢視情況,發現這玩意兒的威力很小,甚至連彈殼都沒徹底炸碎,鐵殼分裂成四五塊散落各地。
畢竟便宜無好貨,交給游擊隊使用足夠了。
周赫煊準備把“七人背”印刷個幾百本,讓人秘密帶到東北去,那邊的抗日義勇軍應該會很喜歡。在日軍的團團包圍下,捐款捐物都很難運送過去,那些抗日義勇軍最需要的就是這種土裡土氣的“軍工技術”。
442【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
北平西直門,崇元觀五號。
這裡以前是北平陸軍大學的校址,如今變成了馮庸大學的臨時校址所在。
馮庸在九一八事變後的第三天便被抓,先是被軟禁在瀋陽,關東軍勸降不成,又把他劫持到日本東京。在一個日本好友的幫助下,馮庸成功從東京逃脫,轉道上海來北平繼續主持馮庸大學的校務。
就在十一月初,馮庸大學抗日義勇軍誓師成立,願意參加抗戰的師生們正在抓緊進行軍事訓練。
由於得到周赫煊的提醒,馮庸大學的幾架飛機已經提前轉移,並沒有如歷史上一般被關東軍繳獲。
“砰砰砰!”
靶場上傳來零星的槍聲。
“殺殺殺!”
操場上傳來練習刺殺的吼聲。
這是馮庸大學抗日義勇軍在訓練,他們發出的聲響,並沒有影響正在努力學習的同學。
教室裡,老師照常講課,學生照常上課。但師生們的眼睛都紅紅的,因為他們的同學正在外邊練習殺敵本領,誰也不知最後能活下來幾人。他們這些選擇繼續讀書的,只有加倍努力學習,才能緩解心中的愧疚自責。
半上午,馮庸把義勇軍學生召集起來講話:“同學們,混賬王八蛋小日本,已經把咱們的東北老家給佔了,正在咱們的國土上作威作福。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他們把我們的父老鄉親當成牲口奴役,你們能忍下這口氣嗎?”
“不能忍!”學生們大呼。
“很好,你們都是爺們兒,是響噹噹的硬漢子!總有一天,咱們要打回去,總有一天,要讓小日本知道咱們的厲害,告訴他們東北到底是誰的地盤……”馮庸鼓勁一番,說道,“你們先在這裡訓練,練好殺敵的本事。我要去南京一趟,向中央政府請戰。中央能給個番號更好,如果不能給番號,咱們就自己殺回東北。全體都有,稍息,解散!”
馮庸將校務交給副校長處理,自己則帶著王化一、盧廣績、閻寶航等東北進步人士,準備到南京向中央政府請願。他希望中央政府能夠出兵抗日,如果不能出兵,那就給他的抗日義勇軍一個正式番號,如果連番號都沒有,那就只能赤條條的殺回東北。
不僅是要番號,馮庸還要在南京、上海進行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