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如此,想必是一開府就留在府中給自己下藥了吧。不過這種藥,恐怕對方也是料定自己絕對找不到解藥吧,真是好大的本錢。永璋接過藥連聲道謝,對方卻只是笑笑。“你與我有緣,我會在京城耽擱一段日子,若是你想學醫,你可以過來找我。”
偶然一次赴宴,卻想不到算是遇到奇遇的。永璋自幼便對醫學感興趣,如今有這樣的機會自然是興奮不已。永璋連忙應是,說道以後自會經常來叨擾先生,還望先生不棄。
他看了永璋一眼,只說了一句:“我叫清明,別老是先生、先生的叫著,倒是讓人聽了生厭。”
永璋笑了笑,這個人看起來性情似乎不錯,像是書中一般的江湖人。他似乎也有事要忙,永璋跟他約定了每天這個時辰都會過來,便告辭回家去了。離開那個院子的時候,永璋聽到屋內隱隱傳出的咳嗽聲,是個沙啞的男聲。
回府時天色尚早,永璋順路在街上逛了一會兒。那時還未碰上滿大街叫嚷的冰糖葫蘆,只是順便買了些街上隨處可見的栗子糕、松仁糖。永璋帶著這些東西回到府內,拿出了一些栗子糕嚐了嚐便讓小林子收在了一邊。拿起杯子喝了一口茶,雖然味道不錯,但有些過於甜膩了。
永璋讓小林子自行出去,便到到了書桌旁隨手翻了幾卷書。清明告訴永璋要注意身邊的人,想必一定經常在自己身邊服侍自己的人。據小林子說當初開府除了內務府配的那些下人之外,後來純貴妃孃家那邊也派了一些人過來。有純貴妃那邊派過來的人應該沒什麼問題,不過從內務府這邊過來的,就有待考慮了。至於身邊近身服侍的那些人,沒事尋個由頭打發了便是。看來這府裡,開始是時候換換人了。
接下來的日子永璋便找了些由頭打發掉了身邊的人,再讓小林子去給純貴妃孃家蘇召南那邊寫封信,託他尋些身家清白的人過來。這府裡的人,還要慢慢換掉才好。
這樣每日抽空去清明那裡的事除了小林子外並無人知曉,因為長年纏綿病榻,久居在府內並無人關注,所以也沒什麼到府來找永璋。就算是有人,也有小林子替永璋擋掉。
清明一直在京城待了三、五個月,直到他帶來的那個人病好的差不多了才走,臨走前還給永璋留下幾本醫書。經過這個月的學習,永璋才發現清明的醫術果然不凡,怕是華佗在世也差不多。不過清明不光教了永璋醫術,還教會了永璋用毒。所謂醫毒不分家,這幾個月倒是學到了許多。
清明離開後便與永璋約定十年之後江南煙雨樓再見,不過估計那時永璋也早已詐死脫身了吧。這之後永璋便忙著做一些生意,當初的胭脂鋪早已開辦起來,現在的生意也都還不錯。永璋便讓小林子開始籌辦起開酒樓客棧的事,如今人手已然差不多,也不用擔心其他的事。
說起開酒樓便想到了一樁趣事,當年偶然書中看到慈禧所用鮮花所炸成的鮮花片為小吃,這次開酒樓倒可以用上。京郊的花田裡正好有多餘的花瓣,讓人收集來便可。花了大半月的時間找了位置,永璋讓小林子按照永璋所說的修葺了一下,便在當月開張了。
酒樓就正好開在京城最熱鬧的前門大街上,說起當初找開酒樓的地方倒是發現了一件好玩的事,想不到原來京城裡還真有座龍源樓,就在京城天橋那一帶。酒樓內新招的廚子確實不錯,永璋讓他按照永璋所說的把鮮花炸成片,做成各色花片,而剩餘的花瓣便用來做一些鮮花糕點。永璋嘗過幾次,甜而不膩、清香酥軟、細膩爽口。
有了第一家酒樓便好開了第二家,永璋漸漸的在京城做大了生意。等做到綢緞布匹的生意時,永璋便想到去蘇杭一帶。蘇杭一帶的繡娘一向是最好的,且蘇杭一帶一向盛產絲綢。不過永璋並不能親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