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5章 告老還鄉

光陰荏苒,建安十年的春風輕輕拂過洛陽城,也吹進了大漢學府。

這十年間,學府如同辛勤的園丁,為大漢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棟樑之才。

他們如同繁星點點,點綴著大漢的錦繡河山,為國家的繁榮昌盛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然而,歲月無情,當年的國丈蔡邕,如今已是耄耋之年,滿頭銀髮,步履蹣跚。

他深感力不從心,再也無法像年輕時那樣,為大漢的教育事業奔波勞碌。

這一日早朝,陽光明媚,蔡邕拖著疲憊的身軀,來到了皇宮。

他向皇帝劉備遞上了一份辭呈,那份辭呈,彷彿承載了他一生的心血和汗水。

“陛下,老臣已是風燭殘年,難以勝任學府校長一職,懇請陛下恩准老臣告老還鄉,頤養天年。”

蔡邕跪在地上,聲音雖然蒼老,卻依舊洪亮,如同他年輕時在學府講學時的那般鏗鏘有力。

劉備連忙起身,親自將蔡邕扶起,他的眼神中充滿了不捨和敬意。

他握著蔡邕的手,那雙手,曾經揮毫潑墨,寫下了無數傳世佳作,如今卻佈滿了皺紋,如同老樹的年輪,記錄著歲月的滄桑。

“國丈何出此言?”劉備的聲音有些哽咽,“您為大漢教育事業嘔心瀝血,功勳卓著,朕豈能讓您就此離去?您這把老骨頭,可是大漢的寶貝啊!”

“陛下,老臣心意已決。”蔡邕搖了搖頭,眼神中充滿了堅定,“這些年來,老臣親眼見證了大漢學府的蓬勃發展,心中甚感欣慰。如今,學府人才濟濟,老臣也算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也是時候該退下來,讓年輕人來接班了。老臣這把老骨頭,也該回去歇歇了。”

劉備見蔡邕態度堅決,知道再勸也無用,便嘆息一聲,說道:“既然國丈執意如此,朕也不便強留。只是,這學府校長一職,事關重大,乃是大漢未來的根基,不知國丈可有合適的人選推薦?”

“老臣舉薦王肅。”蔡邕毫不猶豫地說道,“王肅此人,博學多才,品行端正,且在學府任教多年,深受師生愛戴,定能勝任校長一職。更重要的是,他年輕有為,精力充沛,定能帶領學府更上一層樓。”

“王肅?”劉備沉吟片刻,腦海中浮現出王肅的身影。

此人確實是一位難得的教育人才,為人低調,學識淵博,由他來接任學府校長,倒也合適。

“國丈舉薦之人,朕自然放心。只是,國丈真的捨得離開學府?那裡可是您一生的心血啊!”

蔡邕笑了笑,眼中閃過一絲懷念:“陛下,老臣雖然捨不得離開學府,但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不過學府有需要老臣的地方,老臣定當義不容辭!”

“好,有國丈這句話,朕就放心了!”劉備大笑道,“傳旨,任命王肅為大漢學府新任校長,望其繼續為大漢培養英才,不負朕望!”

“陛下聖明!”蔡邕欣慰地說道,眼中閃爍著感動的淚光。

他知道,這是劉備對他一生功績的肯定,也是對他最好的安排。

沮授邁步而出,躬身一禮:“陛下,戲志才大人仙逝已久,中書令一職空懸,還請陛下早立賢臣,以固朝綱。”

劉備環視群臣,目光流轉。

中書令,掌管機要,輔佐皇帝,非心腹重臣不可擔任。

他心中早有人選,目光最終停在荀彧身上,這位老臣,忠心耿耿,才華橫溢,正是最佳人選。

“荀彧聽旨!”劉備聲音威嚴。

荀彧聞聲出列,跪拜於地。

“朕命你為中書令,總領中書省,為朕分憂。”

荀彧叩首謝恩:“臣,領旨!”

聲音略帶激動,能得陛下如此信任,實乃三生有幸!

“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