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大敗袁紹,統一了北方大部分的地區。
劉備在早年四處奔波,他為人仁德,善於籠絡人心,先後依附過公孫贊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諸侯。在經過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之後,確立了隆中對的規劃,以興復漢室為目標。
而東吳的奠基者孫堅參與討伐董卓,英勇善戰。孫堅死了以後,他的兒子孫策繼續開拓江東,孫策遇刺身亡之後,他的弟弟孫權即位。孫權在張昭,周瑜,魯肅等大臣的輔佐之下,穩定了江東的局勢,並不斷的發展壯大。
公元208年,曹操親自率領大軍南征,企圖統一全國,他在長江赤壁一帶與孫權劉備聯軍交戰,史稱赤壁之戰。}
少年版曹操看著天幕上說的內容,高興的不得了,瞧一瞧,看一看,他曹阿瞞是多麼的英勇有謀略。他統一了北方地區,這可是他做的,可不是旁人,想當初他加入那些聯盟想要一同討伐董卓的時候,被人各種的看不起,現在好了,天幕提到他們了嗎?沒有!提到的是他曹阿瞞。
曹操現在可是挺直了胸膛,心滿意足的感受著旁人的眼光。
晚年的曹操看著天幕確實不太高興了起來,赤壁之戰,唉,如果當初這一戰,他獲勝了,會不會就沒有什麼司馬賊謀篡,導致中華大地生靈塗炭了?
雖然想法是好的,可惜沒有如果,晚年的曹操縱使在腦海中想象,也不能親眼見到他幻想的畫面成為現實。
三國鼎立時期的三方勢力都十分關注這個內容,這對他們之後的局勢變化十分的緊密連線,各方都會想要根據天幕而做出改變,以對他們自己有利。
{孫劉聯軍採用火攻的戰術,打敗了曹軍,赤壁之戰以後,曹操退回了北方。
劉備趁機奪取了荊州四郡,並向益州發展,而關羽則留在荊州鎮守。
孫權則鞏固了在江東的勢力,並奪取了荊州的南郡。
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形。}
劉備心裡十分的難受,如果當初沒有留下關羽一個人,他的二弟也不能跟他陰陽兩隔。
{公元219年,關羽率領軍隊北伐曹魏,水淹七軍,生擒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甚至一度想要遷都以避其鋒芒。
然而,因為關羽將大量的兵力調至了北方的前線,導致了荊州後方空虛,呂蒙抓住了機會白衣渡江,襲取荊州,關羽腹背受敵,最終落了敗仗,被東吳擒獲殺害。荊州落到了東吳的手中,這個就是著名的關羽大意失荊州。}
蜀漢的人們看著天幕都紅了眼睛,其中,以劉備和張飛為甚,他們同為異姓兄弟,是有著真情在的。有感情有血性的他們十分想要報仇,雪恨。
曹操看著關羽這個人才也是十分的可惜的,他十分的欣賞這種有才幹的人,可惜關羽不為自己所用,他們只能站在對立方。不過說實話,以關羽的武力值,呂蒙如果想要跟他堂堂正正的比一場,大機率是沒有勝算的。
可惜,戰場講究的是瞬息萬變,有的機會你抓住了,那肯定不能輕易把他放過,換了曹操自己來說,能夠抓住這樣的機會,他也不會放過,哪怕他欣賞關羽,但他也要考慮曹魏。
東吳眾人:(幽怨)老不提他們,他們不配是不?怎麼說也是三國鼎立,三國鼎立,他們東吳也是一方勢力,英雄也輩出,怎麼就落到這樣的地步了。
關羽:知道了,知道了,他下次不這麼大意就是了。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他的兒子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建立曹魏政權,定都洛陽,標誌著東漢的結束。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建立了蜀漢政權,劉備稱帝之後,為了給關羽報仇,奪回荊州,親自率大軍討伐吳國,發動了夷陵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