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繼續南進,但那些被長途跋涉,折磨不堪的大臣們,實在是忍不住了,他們提前跪在出城的路上,勸諫拓跋宏,放棄南征。
他讓所有人做出選擇,要麼繼續南下,要麼遷都洛陽。於是身心疲憊的群臣們最終選擇了後者,遷都洛陽。遷都洛陽,是他推行全面漢化的重要一步,因為預見到遷都的困難,於是,拓跋宏制定了以伐齊之名南下,用既成的事實來讓老臣們就範的策略。
對北魏王朝至關重要的一件大事,就這樣制定下來了。}
已經跪在了路上的大臣們,看著天幕上說的內容,只覺得自己的心都要梗了起來,他們還沒有說呢,結果就被天幕給提前劇透了,一個個都沉默著面面相覷。拓跋宏同樣心梗,他知道眼前的這個事實,天幕又一次證明了,況且天幕還給出了選擇,他知道這些大臣們還是會像天幕說的那樣,選擇遷都洛陽的。
拓跋宏心裡是有著宏圖大業的,不然他也不會在其他人都萎靡不振的時候,自己精神抖擻,別忘了,同樣都生活在一個地方,別人適應不了,自己當然也不會習慣,只不過是因為他有著目標支援。
{在率軍出征的第二年,拓跋宏正式釋出了詔書,宣佈遷都洛陽。
公元494年冬,北魏的文武百官和宮廷機構,悉數遷往了洛陽。荒廢了近200年的洛陽城,重新恢復了都城的氣息。
對大部分從未涉足中原的鮮卑人來說,這是一個新鮮的世界,鮮卑人為了便於騎馬遊牧,服裝通常是緊身的,並且袖子十分的窄,與漢人的寬袍大袖,精美飄逸,形成了明顯的反差。
漢人對頭髮服飾等等十分的重視,待人接物,從言語到舉止,都有一套十分獨特的禮儀,這些都讓鮮卑人感到好奇,然而,他們又很難融入到漢人的生活當中。
巨大的衝突躍然眼前,作為遷都的策劃者,拓跋宏無法迴避這些現實的矛盾,實際上,他並非沒有預見,相反,這正是他遷都的原因,他遷的不僅僅是都城,更是文化。
他要的不是融入,而是深度的融入漢文化,他相信,這將帶來新的成長,綻放新的生機。
遷都當年的12月,拓跋宏釋出了詔令,要求所有的鮮卑人一律改穿漢人的服飾,髮飾也要與漢人相統一,在半年之後,他再次釋出了趙令,要求朝臣一律使用漢語,年滿30歲的,可以逐漸的改變,30歲以下的必須立刻改變。}
葉姝看著這個要求,只覺著亞歷山大,要是自己是拓跋宏手底下的鮮卑人的話,那不就是今天釋出了招令,明天就得學會一門語言,想想就感覺很難實現,即使有了一段時間的打底。
那些卷生卷死的老祖宗們:這還困難嗎?不是都給了他們時間適應了嗎?這不是十分容易的事情?
葉姝:她學英語學了那麼多年了,也沒看學到哪去。
鮮卑人老祖宗們:陛下呀,看看後世子孫的話吧,他們腦瓜子沒有那麼厲害啊。
拓跋宏:有了壓力才有了動力,不然天天的拖過來拖過去,什麼時候才能完成漢化啊?反正這事沒得商量。
鮮卑人老祖宗們:唉,終究是錯付了。
而漢人老祖宗們看著天幕說的內容,十分的贊成,他們漢文化可是發展了那麼多年,服裝髮飾什麼的更是有著自己的韻味,能吸引到你們也是十分正常的。
漢人老祖宗們:驕傲自豪。
{在詔書當中,他將鮮卑語稱為了“北語”,將漢語稱為了“正音”用來表明他鮮明的立場。
緊接著,拓跋宏又下了一道更加苛刻的詔書,不許在朝中說鮮卑語,違反者立刻免除他的職位。
之後,拓跋宏率先垂範,不僅改說了漢語,還用漢語創作出了許多優美的詩歌,迅速的被鮮卑族的青年一代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