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阻力。
當政者試圖透過推行漢制,任命漢人官員來穩固江山。但是鮮卑族卻無法容忍權力被分割。所以,儘管北魏很早就有了這樣相關的舉措,但是發展緩慢,甚至還發生過漢人重臣,被降罪誅滅全族的慘劇。
而拓跋宏自幼就親眼目睹了這種激烈的衝突,他不想再像其他民族那樣,在被動的自我矛盾的漢化過程中,消耗掉族群的生命力。他想要主動的積極的發起變革,讓鮮卑族人獲得更闊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拓跋宏看著天幕上的內容,十分贊成的點了點頭,是啊他從小就目睹了這些衝突,看到了這些慘案,自幼學習漢文化的他,心裡有著仁德的思想,而且這些都是他們的族人,這些激烈的內鬥,最終也都是,只能讓族人一個又一個的離去。如果這些矛盾能被他們解決掉,如果族人們能夠有新的目標,鮮卑族可能就會被注入靈魂和生命力,煥發出新的光彩。
馮太后看著天幕的內容,對拓跋宏有著格外的好感,不僅僅是因為拓跋宏學習了漢文化,還因為他不拘泥於眼前的一畝三分地,有著更遠的眼界,這是一個好苗子,不管之後做的是好是壞,首先他已經邁出了一步。
馮太后接下來就開始關注起了拓跋宏的改革方案,想要清楚他到底有沒有這樣的能力,能不能給他們一個美好光明的未來,看看他是空有眼界而無能力的狂想者,還是有對應實力的開拓者。倘若拓跋宏,稍微有一點能力,自己也能有多一點信心來培養。
{公元483年,17歲的拓跋宏頒發出了一道特別的詔令,禁止同姓結婚。
同姓結婚是鮮卑族沿襲了多年的習慣,但這並不符合中原的禮法。拓跋宏決定用設立制度的方式,強制終結這一習俗。這是年少的拓跋宏向根深蒂固的鮮卑族傳統,發起的一次試探性的挑戰。
他的態度很堅定,他的信念來自於對漢文化的認識,和對鮮卑長遠利益的關注。
一年之後,在馮太后的主導之下,拓跋宏效仿了中原政權,要給官員們定期發放俸祿,然而,這卻遭受到了鮮卑貴族們的強烈抵制。在此之前,北魏的官員們並沒有薪水,收入主要是靠賞賜,掠奪和貪汙受賄,俸祿制的規定“贓滿一疋者死。”目的就是為了約束鮮卑貴族的貪贓掠奪。
為了漢化政策的有效推行,馮太后特地的選拔了一批漢人官員,輔佐皇帝,李衝便是其中之一。
李衝為人機謹,時常跟著拓跋宏一起去各處考察,而這時候的北魏,卻面臨著一個重大的問題,遊牧的方式,無法滿足國家對財富的需要。增加收入的現成榜樣,就是農耕社會的賦稅制度,但是北魏卻難以實施效仿,常年的戰亂,加上放牧的習慣使得大片的土地荒蕪,甚至變成了牧場。
平民手中的土地稀少,根本無力承擔大量的稅賦,而擁有大量土地的貴族卻享有免稅的特權。}
拓跋宏跟著天幕講述的內容一點一點跟著自己過去的日子,回想起來年少輕狂時,自己試圖改革的各種各樣的嘗試,就像天幕說的,剛開始自己頒佈禁止同姓結婚這條政令的時候,他的心裡是十分的忐忑的,他擔心這條政令會被人給阻止,他擔心政策不能很好的實施,當然,他最擔心的還是漢化的失敗。
不過幸好,他身上是有些運氣在的,也幸好自己的身後並不是空無一人,自己的目光放在長遠的鮮卑族上,而不僅僅是眼前短暫的利益,也因此,那些能夠看得到的族人,才會支援自己,自己的政令也才得以實施。
但是,前期政策的有效實施,並不代表著所有人都站在了他的身後,當利益被觸碰到的時候,那些原本站在自己身後的人就會舉起手中的刀木倉站在自己的對立面。
拓跋宏看著天幕上的內容,心裡是不高興的,他清楚自己的政策,觸及到了這些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