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衝擊最大的當屬發展中國家。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的一些非洲國家,本來生態環境惡劣,生產條件差,生活極為貧困,糧食安全程度很低,大部分家庭的70%~80%收入用於食品消費。這些國家農業發展落後,糧食主要依靠進口,缺乏糧食自我保障能力,因而在這次糧食危機中他們受到的危害和衝擊最大。世界糧食危機造成的國際市場糧食短缺、糧食價格飛漲,使得非洲一些國家發生糧食短缺和饑荒。

一些國家由於農業投入不足或減少,直接造成糧食等農產品產量下降,進而加劇糧食供求偏緊和糧食價格上漲。2006年以來國際市場糧食價格飆漲的一個深層次原因,就是糧食供給短缺。一些發展中國家由於財政困難,農業投入長期不足,糧食自給能力低,為了保證國內糧食供給,需要進口糧食。在糧價上漲的情況下,為保證國內貧困人口的糧食消費,又不得不從拮据的國家財政中撥款,對無力購買糧食的貧困人口進行補貼,從而給國家帶來巨大的財政負擔,嚴重影響本國農業和宏觀經濟的發展和穩定。造成這種局面的因素很多,但從發展中國家自身來說,關鍵是由於經濟發展落後,財政實力不強,對農業投入長期不足。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進出口貿易的增速快於世界平均水平,在世界貨物貿易中所佔份額明顯提高。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1990~2000年發展中國家貨物出口量和進口額均增長8�5%,高於世界6�5%的水平。2003年,發展中國家貨物貿易出口年均增長率達到17%,比同期的發達國家要高很多。但與之不對稱的是,發展中國家在世界農產品貿易中所佔份額卻不斷減少。目前,發展中國家的農產品貿易量僅佔世界貿易量的很小一部分,其中小麥貿易量佔世界貿易量的16%,大米佔7%,乳製品佔8%。糧食出口越來越集中在少數國家。發展中國家出口構成發生了很大變化,製成品貿易量比重持續大幅上升,而農產品貿易量比重相對下降,製成品出口量增速明顯高於農產品出口量增速。這一方面反映了發展中國家工業和製造業能力的不斷提升,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發展中國家農業競爭力下降。

從近些年一些發展中國家發展情況看,為了儘快提高綜合國力,不少發展中國家普遍把工業發展放在國民經濟的首要位置,在財政政策上向工業傾斜,忽視了農業基礎和農業發展,對農業投入嚴重不足。尤其是近些年來,一些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城市化程序不斷加快,導致農業人口不斷向城市和工業部門轉移,造成耕地大量流失。同時,發展中國家人口卻保持著高速增長,糧食消費需求不斷增加,使得糧食產量的增長跟不上糧食消費需求的增長,糧食自給能力下降。原先的一些糧食出口國甚至轉變為糧食進口國,如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有研究顯示,儘管在20世紀70年代一些亞洲國家加大了農業投入,開展了農業“綠色革命”,促進了農業發展,增加了糧食產量,有效地緩解了當時的糧食供求矛盾,但到90年代,由於一些國家投資政策重點放在工業化、城市化發展上,農業投入增長率下降,農業實際投入大幅減少。目前,不少發展中國家農業投入不足,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普遍偏低;農業科技進步緩慢,良種培育等農業科技研發落後;農業生產資料供給能力不足,農業投入要素水平偏低;一些農業跨國公司進入發展中國家,給其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市場帶來衝擊和影響。這些因素都使發展中國家在糧食危機面前表現得異常脆弱。

農業投入不足弱化糧食生產能力(2)

5�9世界糧食儲備明顯下降

糧食儲備下降既是糧食危機暴發的特徵,也是糧食危機深化的原因。在短期內糧食生產與供應不能相應增長的條件下,糧食需求與消費的不斷增加,必然導致對糧食庫存的大量消耗。在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