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1部分

砸中了什麼?這大概就是為什麼炮兵殺人放火後總是沒有什麼負罪感的原因吧?

此時包子臉的大男孩劉詠堯拿著一張寫了不少數字的紙走了進來,他將紙遞到李文華手中,笑道:“繼賢哥,都算好了,我們已經找到他們的炮兵陣地了。”

劉詠堯賴著沒去德國留學,而是在黃埔補了大半年的課,現在是炮七團主任參謀。他手上拿著的就是根據炮七團音測排所偵查到的資料計算出來的敵炮兵陣地大概的位置。

炮兵不僅僅是把炮彈裝進炮膛然後拉弦那麼簡單。這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是一個高科技兵種,直到21世紀仍然是。在20世紀20年代,炮兵的科技含量正變得越來越高。

首先是炮兵觀測技術的發展,炮要打中全靠各種炮兵觀察手段,比如光測和聲測。光測就是用眼睛透過各種光測儀器來看,當然也可以不用儀器直接目測,不過這個誤差就大了去咯。光測又分成幾種,一是建立炮兵觀察哨,二是透過炮兵前進觀察員,三是敵後炮兵觀察,四是透過飛機和飛艇進行炮兵觀察。炮兵音測的手段則是建立一連串的前哨、音測哨和一箇中央所,透過在不同的位置記錄到敵方炮聲的時間差距,使用公式計算出地方的炮兵陣地大概的位置。在各種光測和音測方法中一般都要透過複雜的公式來計算。此外還有測量風速,測繪地形等其他測量、測繪工作都是炮兵偵測所需要掌握的。基本上一個優秀的炮兵軍官,應該是軍人加數學家加野外考察人員加運動員的綜合體,對頭腦和體能都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呃,那些雜七雜八的觀測儀器都好重,沒一把子力氣拿不動,而且還要扛著他們翻山越嶺,真是好辛苦的。

其次是大炮本身的科技含量正越來越高,由於炮兵觀測手段的進步,以往那種笨重的大炮已經不能適應戰爭的需要。在一戰中西方列強的炮兵音測人員可以在5分鐘內測算出對方大炮的大概位置!日本人也能做到這一點。所以沒有壓倒性的火力優勢和高效的炮兵偵測手段,想要對真正的強敵進行長時間的炮轟根本就不現實,保管讓人打炮反擊。現在的炮兵已經是個打了就跑的兵種了,多大炮機動性和射程提出了雙重的高標準!實際上就是對冶金工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炮兵需要更輕但是射程又更遠而且更耐用的大炮!那種笨重的老式火炮除了當活靶子其他的價值實在是乏善可陳了。在20世紀初75mm口徑的野炮差不多有1。5噸以上,到一戰後1。5噸的重量已經是新式105mm榴彈炮的體重了。

……

川軍炮兵陣地終於靜了下來,10分鐘急速射打出去上千發炮彈,機會耗空了一多半的彈藥儲存,八門山炮旁現在堆滿了黃澄澄的空彈殼。打完炮的川軍炮兵們正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幻想著剛才的炮擊給對手造成了多大的損失。看著遠處漫天的火光,估計那些可惡的逆黨賊軍們現在已經得到了應有的下場,今晚的大戰必定是以川軍的大獲全勝而告終的。這樣他們也就很快能從楊惠帥手中拿到欠餉,然後去重慶城裡最後的青樓妓館找上個粉頭快快活活地過上幾日了。至於要及時轉移陣地,避免敵軍的炮反擊,呃,會有這種事情嗎?拜託,這裡是中國內戰不是歐洲的世界大戰。

不過現在,中國內戰中的炮兵運用明顯上了一個臺階,國民革命軍炮兵第七團在實戰中第一次透過音測獲得對放炮兵的準確位置以後,又要創造第一次炮反擊的記錄了。經過一陣忙碌,炮七團陣地上的48門山炮又重新填裝好了炮彈,調整好了諸元。

“各炮連,急速射30發,預備,放!”

令下之後,大地又是一陣顫抖,八個炮連在不到幾秒鐘的時間裡打出了240發炮彈。夜空中又是一陣華麗的“流星雨”,240道橘紅色的彈道劃過夜空,拖著漂亮的尾焰呼嘯著飛向遠方。

“轟隆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