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打穿隔間的動作時有發生。榮耀絕非一個人的戰鬥,即便是單打獨鬥的擂臺賽也是如此。

王傑希上場的時候,低矮的屋簷已經不會再妨礙他的飛行,嘉世的第二擂還有45%的殘血。

一挑二並非難事,但一挑二里包括一個滿血的一葉之秋,那就近乎不可能完成。

魔術師最喜歡看起來不可能的事兒了。

打掉對手45%的殘血只花了三分鐘的時間,王傑希自己的血量還有87%,幾乎沒有損傷。嘉世王朝的第三年,蕭山體育館光是季票就賣掉了一半的座位,每個主場都坐得滿滿當當,但今天現場這座無虛席的八千多名觀眾,卻沒一個能看清剛才王不留行究竟是怎麼把自家選手打下擂臺來的。

實在是……太快了。

可是……現場觀眾都把目光轉向了螢幕角落的APM計數。這個系統資料可是一直在顯示的,多數人一開始感到眼花繚亂就去關注了王傑希的APM,資料當然是很亮眼,但也並沒有高到驚天動地,從頭到尾只在340左右徘徊,連突然的爆發都很少。反觀嘉世自己的選手,那手速可是短暫地上過380的。

但為什麼從比賽的內容看起來,反而是王不留行一路疾風暴雨,無招不破,唯快不破,令人目不暇接呢?

答案是節奏。

榮耀的比賽呈現,是一個動作連著一個動作,它的快並不是像百米比賽那樣絕對速度的快,而是體現在對角色動作的反應時間上。反應時間越不夠用,越覺得對方快。角色的動作和動作之間當然有規律可循,就和武術的套路一樣,不同職業的技能也有不同的連招。目前榮耀進行到第五年,聯賽第三年,多數的連招都已經被開發得差不多,一個操作後可能接上哪些操作,高手們各自都是心中有數。這種預判和意識,也正是職業選手和普通高手玩家之間最大的區別。要知道人腦的認知資源是有限的,把注意力集中在最可能的幾種後招上,甚至形成條件反射,才能足夠迅速地在一瞬間進行分析和預判,從而操作角色做出回應。王傑希的打法偏偏從不採用已經被摸索和實踐得相當完美的那些連招,就跟風清揚教令狐沖獨孤九劍,先要他把平時完全連不上的劍招練到能夠無縫銜接一樣,魔術師的每一個連線都刁鑽而出人意料。對手的條件反射都已經啟動,隨即又被強行叫停,重新分析再做出反應,必然就慢了不止一拍。職業選手過招那是什麼樣的手速,一兩秒鐘就是一個回合,每個回合慢上一拍,幾秒鐘下來就該捱上一次揍了。況且這樣的啟動…停止…再啟動反覆進行,消耗的精力比正常比賽多出至少一倍,打到後來難以集中注意力,那更是敗相畢露。

更可怕的是,常規賽如今已經過去一半,王傑希也已經連續出場了18場比賽,但有心人統計了他的全部連招,卻沒發現他有什麼特別偏好的連線方式。他的每一個後招似乎都是根據當時的比賽形式、技能冷卻和對手特點隨機應變的,因此幾乎無法預判,多數選手只能靠直覺和本能做出應對,隨即落入魔術師的攻擊節奏,被一路浮空到死。嘉世這位第二擂也不例外,只在最初的一分鐘短暫地跟上了王傑希的節奏,隨即的一分鐘不斷累積那慢掉的一拍,終於在第三分鐘被掃把旋風一路猛掃上天,滅絕星辰上還適時撒了一把寒冰粉,視角里滿天晶瑩璀璨,最後啪地被打落塵埃,螢幕上彈出大大的榮耀二字。

原本半個人的領先優勢轉瞬被縮小到13%,嘉世的粉絲們當然有點沮喪,但整個體育館裡的氣氛卻更加熱烈,觀眾們整齊地鼓起了掌,既是為了鼓勵落敗下場的自家第二擂選手,更是為了接下來即將登場的守擂大將。

每一個嘉世粉絲都已經習慣了這種安心的感覺,不管前面戰況如何,也不管對方還有幾個人,多少血,多高計程車氣和鬥志,只要有一葉之秋在,勝利就註定屬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