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9章 唐紀——馬周勸太宗減賦

在唐太宗李世民統治時期,唐朝雖然呈現出一片繁榮之象,但在國家治理的過程中,賦稅問題逐漸成為影響民生和國家長遠發展的關鍵因素。這時,馬周挺身而出,向太宗進諫,力勸太宗減賦,這一行為對唐朝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唐朝建立初期,為了恢復因戰亂而凋敝的經濟,國家採取了一系列發展措施。在賦稅方面,雖然有一定的制度,但隨著時間推移,一些問題開始浮現。由於戰事頻繁以及大規模建設的需要,百姓的賦稅負擔逐漸加重。比如,在一些地區,農民不僅要繳納田賦,還要承擔各種雜役。田賦的徵收比例在某些情況下過高,使得農民辛苦勞作一年,收穫的大部分糧食都要上繳。而且,雜役的徵發也十分頻繁,百姓們常常被官府徵調去修建宮殿、道路等工程,這嚴重影響了他們正常的農業生產。

馬周,作為一位極具遠見卓識的大臣,他對民間的疾苦有著深刻的瞭解。他出身貧寒,早年經歷坎坷,深知百姓在沉重賦稅下的艱難生活。在入朝為官後,他沒有忘記民間的苦難,一直關注著國家的賦稅政策。

馬周看到了賦稅過重對百姓和國家帶來的危害。從百姓角度來看,過重的賦稅讓他們生活困苦,許多家庭甚至無法維持基本的生計。一些農民因為交不起賦稅,被迫變賣土地、牲畜,甚至賣兒鬻女。這種情況導致了社會矛盾的加劇,百姓對官府產生了不滿情緒,影響了社會的穩定。而且,長期的高賦稅使得農民沒有足夠的資金和精力去改進農業生產技術、開墾新的土地,這對農業的長期發展極為不利。

從國家層面而言,賦稅過重會削弱國家發展的根基。農業是唐朝的主要經濟支柱,如果農民無法安心生產,糧食產量就會減少,進而影響國家的糧食儲備和供應。此外,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增加,也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維持治安,影響國家其他方面的建設和發展。

於是,馬周決定向太宗進諫。他精心準備了自己的觀點和建議,尋找合適的時機向太宗闡述減賦的重要性。在一次朝堂議事中,馬周站了出來,神色凝重地向太宗說道:“陛下,臣以為當下賦稅之重,已令百姓苦不堪言。長此以往,恐生民變,亦不利於國家之長遠發展。”

太宗聽聞,眉頭微皺,示意馬周繼續說下去。馬周接著說道:“陛下,農民乃國之根本,今賦稅過高,農民勞作所得,大半上繳,自身所剩無幾。如此一來,百姓無心農事,土地荒廢,糧食產量必受影響。且雜役頻繁,百姓疲於奔命,無力顧及家中老小。望陛下能減輕賦稅,讓百姓休養生息。”

馬周還詳細列舉了一些具體的資料和案例。他提到在某些郡縣,農民的田賦比前朝增加了近兩成,而雜役的天數更是比以往多了許多。他講述了一些村莊因賦稅過重而人口減少、土地荒蕪的情況,這些生動的例子讓太宗對百姓的苦難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太宗聽後,陷入了沉思。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開始向馬周詢問減賦的具體辦法。馬周提出,可以先對全國的賦稅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瞭解不同地區、不同階層百姓的賦稅負擔。根據清查結果,制定合理的減賦方案。對於田賦,可以適當降低徵收比例,尤其是對於那些產量較低的貧瘠土地,可以給予更多的優惠政策。在雜役方面,要嚴格控制徵發的頻率和人數,除了關乎國家重大工程外,儘量減少不必要的雜役。同時,可以用僱傭的方式來完成一些工程,官府支付相應的報酬,這樣既不耽誤工程建設,又能讓百姓有時間從事農業生產。

太宗對馬周的建議十分重視,他立刻召集大臣們進行商議。在朝堂上,大臣們對減賦之事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的大臣擔心減賦會導致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影響國家的建設和軍事開支。馬周則反駁道:“當前百姓困苦,若不減賦,百姓無法安心生產,國家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