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章 黴運的開始

她成了南林鄉最特殊的存在。

五十年代初,衛生部要求加強基層衛生工作,把婦女科學生產放在第一位,每個村派一個根正苗紅的婦女去鄉里培訓。

她做為軍烈屬,又是有經驗的接生婆,肯定是最佳人選。

這麼多年過去了,經她手接生的孩子都活得好好的,還有上大學的,那個半命人的禁忌早就不攻自破。

大家也逐漸忘了她是個半命人的事了。

現在卻又因為小甜寶的事被重新提起。

她之前存下一些錢,現在接生的活少點也不打緊,她可以多賺點工分。

接生的工作還經常在夜裡,孩子小不能帶著,她又不捨得把她自己放家裡,只能去找趙桂英,大半夜的打擾人家還挺過意不去的。

這樣也挺好,她可以安心照顧孩子。

現在小甜寶就是她的全部,也是她最重要的人。

滕淑蘭心態很好,自己把自己安慰妥了。

她這人始終堅持著一個道理,就是遇事不要慌,要想得開。天無絕人之路,而車到山前也必有路。

村裡的人有了茶餘飯後的談資,私底下紛紛議論著滕淑蘭,都說她不該收養這個棺材女,現在一個月至少得少賺好幾塊,這就是黴運的開始,以後她肯定得後悔。

盯上接生員工作的人可不少,一個月十多塊,誰不想要?

別看沒有固定工資,但多勞多得還不算開小差,也不是隻負責本村的產婦,外村的一樣可以請他們。

有幾個和滕淑蘭一樣幹得久的都賺的挺多,早就有人紅眼了。

但名額有限,一個村子只有一個名額,只有特別大的村子才會多增加一個。

前塘也是前幾年才多了一個接生員,就是李婆子的兒媳婦。

滕淑蘭收養棺材女的事都能傳到外村去了,不敢說沒有其他同行的手筆。

她去醫院拿了甜寶的驗血報告,孩子這些日子起黃疸了,身子也有點弱,但是報告上沒顯示有細菌和病毒。

孩子健康才是她目前最關心的事。

年底,鎮上的衛生院通知所有接生員和赤腳醫生都去開會。

全公社的赤腳醫生加上接生員有六七十個,坐了滿滿一屋子。

臺上坐了一排院領導,還有革委會的領導,氣氛看起來有點凝重。

院長沉著臉掃視著所有接生員,“現在取消平頭大隊王金花和東谷大隊李梅兩位接生員的資格證!你們兩個還要公開跟大家做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