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他們自己的選擇。我想這是每一個做家長首先要認清楚這一點。
毛玥說道。
當毛玥說完這個故事的時候,在場的很多家長沉默了。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是曾經是那樣的家長。
有一部分家長,總覺得女孩子做教師,做醫生這樣的工作,安穩。所以他們逼著自己的女兒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也許有的人成功了。但這些成功者卻不知道,有一天,也許他們的女兒,在講臺上在漫天的粉筆灰中,心如死灰。
也許有的人失敗了,就如剛剛故事中的那個母親一樣,讓自己的孩子叛逆,遠離了家庭,讓親子關係也受到了很大的傷害。
這個故事也讓很多家長想起他們成長過程中的那些經歷,想起了他們年少時父母對他們的要求。在場的家長中,也曾經是被父母強迫的那一個,這件事情也曾讓他們耿耿於懷一生。
但是歲月流淌而過,很多人忘了少年時被父母強迫的痛苦,又成為了他們父母那樣的強迫者。
毛玥所講的這一切,讓其中的某些人回想起自己曾經的經歷。他們瞬間明白了,自己的孩子為什麼會那麼的叛逆,也漸漸的開始反省自己。
掌聲從現場的一個角落裡開始響起,漸漸的,傳染到每一個人的手掌中,校園裡面掌聲如雷動。
而毛玥靜靜等著掌聲停下的時候才繼續開始說道:“其次,我希望每一個家長,都應該愛自己的孩子。
現在很多家長說,我很愛我自己的孩子。我給了他錢,給他準備好吃的喝的,給她買各種各樣的玩具、輔導書,送他們上各式各樣的培訓班。
想想我們小的時候,什麼都沒有,吃穿都比較愁,我覺得我們已經很愛孩子了呀!
在場有多少家長是這樣子想的,請舉下手?”
很多家長悄然的舉起了自己的手。
毛玥說道:“請放下!我想說,你們這樣並不是真的愛孩子。或者準確的說你們愛的並不夠!
如果是在過去那樣一個貧瘠的年代裡,光是吃飯穿衣的問題就要困擾人們一生,需要耗盡所有的時間來努力的時候,你們能做到這些,那是足夠的,已經是非常好的父母!
可是,時代在變化。我不知道在場有多少家長聽過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我在這簡單講述一下好了。
美國猶太裔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一書中提出的需要層次論,將人類需求象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
可能在在座很多家長成長過程中,你們的童年還在懷疑還在七八十年代,那個時候,生理需求即吃飽穿暖的需求,都還沒有能夠得到滿足。所以,吃飽穿暖,並且讓自己的孩子家人吃飽穿暖,是那個時候所有人的追求。
可是到了今天,我相信,在座所有人都能夠達到這個目追求了吧?在座沒有人,不能吃飽飯,沒有衣服穿吧?”
所有的家長都笑著搖頭。
毛玥說道:“你們剛剛搖頭我都看到了!當吃飽穿暖之後,所有的人都對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
那就是安全需求,這一點,我相信在座的所有人也達到了吧?沒有人受到戰火的威脅,沒有人會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吧?”
在場的家長又紛紛搖頭。
毛玥再次大聲繼續剛剛的話題:“那下一個就是社交需求了!這一層次的需求包括對以下事物的需求:親情、友情、愛情。
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關係和照顧。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來的細緻,而每一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社交需求得到滿足。
愛情對於他們來說為時尚早,但是親情在他們的生活中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