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就是自己立不起來。
與連守仁、連繼祖的不負責任不一樣,連守禮和趙氏是太老實、太軟弱。
看來對連葉兒的培養要加大力度,連蔓兒一邊疊著紙燕子,一邊心裡想道。
…………
過了端午節,這天氣就一天天的炎熱起來。進了六月,數伏了,就到了莊戶人家一年中瓜果蔬菜最豐富的季節。(· )連蔓兒家因為嫩玉米種的早,這個時候就正是最好吃的時候。
因為玉米種子控制的嚴格,今年在遼東府。在這個季節,有嫩玉米賣的依舊只有連蔓兒一家。嫩玉米的主要主顧,依舊是武仲廉武大老闆。
今年因為有足夠的玉米種子,連蔓兒家種的嫩玉米幾乎是去年的三倍。考慮到各方面的因素,連蔓兒下調了今年的嫩玉米價格。她將玉米棒子按照大小和品相分成幾等,定價則是從二百文錢一個到三百文錢一個不等。
不過武仲廉武大老闆今年再想壟斷嫩玉米的銷售卻不行了,連蔓兒家又和另外幾家大酒樓簽訂了合約,供應嫩玉米。這幾家大酒樓有錦陽縣的,也有遼東府其它縣城的,另外還有府城兩家最大、最有名氣的酒樓。
因此。連蔓兒還跟這些家酒樓分享了一些嫩玉米的菜譜,比如說松仁玉米、玉米蔬菜濃湯、玉米排骨湯,玉米飯、玉米羹等。她相信,有她這樣一啟發,那些酒樓肯定能做出更多花樣的嫩玉米菜餚來。實際的情況,也正如她所預想的。各大酒樓紛紛推出特色的嫩玉米菜餚,使得她家的嫩玉米又供不應求了。甚至有外府的人來買嫩玉米,因為路途較遠。還不惜用上了快馬和冰塊等手段。
連續賣了幾天,連蔓兒粗略地估算了一下,今年她家菜園子的這一茬嫩玉米全部賣掉之後。所得的銀子最起碼能有八百五十兩。
連蔓兒家這嫩玉米,不僅讓自家賺的盆滿缽滿,還造福了三十里營子以及周圍村鎮那些做拉腳兒生意的人。其中得益最多的是王石榴家,還有鎮上的陸家,當然這是因為連蔓兒家特意關照這兩家的緣故。
王石榴是自家的一輛騾車,自己趕,陸家則是家裡兩輛騾車,有時候甚至派來三輛,由長工來趕車。
菜園子裡的嫩玉米,都是用來銷售的。不過。連蔓兒並不會因此而虧待了自己和家人。
連蔓兒在自家後面的兩個跨院裡邊邊角角的地方,也種了些嫩玉米。而這些,已經足夠她們自己吃了。小七終於可以放開肚皮吃嫩玉米了,有的時候晚飯根本就不吃別的,將嫩玉米就當飯來吃,而且還不用吃菜。
五郎的夜宵裡也頻繁地出現松仁玉米、玉米濃湯等。玉米里有很多益肝的營養。多吃一些,可以防止五郎因為熬夜唸書而視力下降。魯先生最愛吃的就是用嫩玉米粒、嫩豌豆粒、香菇等熬煮的玉米濃湯。
連蔓兒也和小七一樣愛吃嫩玉米,有了這個,她都不怕苦夏了。
好吧,即便沒有嫩玉米,連蔓兒怕也不會苦夏。這個年代的氣候,非常好,或者說是非常宜居。沒有空氣汙染,大地依舊按著它本來的,能夠讓人類繁衍起來的規律呼吸著。即便是盛夏酷暑,其實也並不那麼難熬。即便有的時候,人們覺得太過悶熱了,那麼夏日午後經常會有那麼一場雨,讓人們暑意全消。
六月中旬,一場暴雨連下了兩天,連蔓兒家門前的小河發水了。
發水,並不是那種會造成災難的大洪水,莊戶人家的孩子甚至將發水當做一件好玩的事,只要雨下的沒那麼大了,小孩子們就往往跑出門來,跑到小河邊,歡呼著觀看發水的情形。甚至有的大人,也愛湊這個熱鬧。
當然,也有的莊稼把式是本著很正經、嚴肅的心意來看發水的。
據說,三十里營子這裡是一塊寶地,在人們的記憶中,除了那一次大旱造成的饑荒之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