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鬼斧神工;意旨之深遠,恰似海納百川。夾敘夾議之手法,如行雲流水,相輔相成;語言表述之平實,恰似清水芙蓉,韻味十足,清新雅緻,令人陶醉。
作品原文
蜂
不論平地與山尖1,無限風光盡被佔2。
採得百花成蜜後3,為誰辛苦為誰甜?1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1山尖:山峰。
2無限風光:極其美好的風景。佔:佔有,佔據。
3採:採取,這裡指採取花蜜。
1
白話譯文
逐句
全譯
無論在平原還是在山尖,美麗的春光盡被蜜蜂佔。
採集百花釀成了蜜以後,不知道為誰辛苦為誰甜?3
創作背景
大中十三年(859)底,羅隱至京師考進士,考了許多年,都沒中第,史稱“十上不第”。詩人對當時的考試製度、朝廷很失望,在這樣的情緒下,看見人民辛苦勞作在田間地頭與部分朝廷官員不勞而獲這樣相對立的情景而產生憤懣。這大致是羅隱作出這首諷喻不勞而獲者的《蜂》的原因。4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無論是在平原還是在山野,到處都可以見到蜜蜂忙忙碌碌採蜜的身影。越是春光明媚、鮮花盛開的地方就越能吸引蜜蜂。這兩句語氣十分肯定,盛讚蜜蜂盡佔美好的春光,表現了詩人對蜜蜂的羨慕與讚美之情。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這兩句急轉直下,由前面盛讚蜜蜂“佔盡風光”轉而詠歎它終生徒勞,所獲甚少。採花、釀蜜本是蜜蜂的天職。它辛苦釀成的蜜主要是用來供養蜂王,或被人所用,自己享用的卻很少,而這完全是出於它的本能,根本不會意識到這有什麼不公平。可是詩人卻從這裡發現了問題,並替蜜蜂發出了“為誰辛苦為誰甜”的不平之鳴。
蜂與蝶在詩人詞客筆下,成為風韻的象徵。然而小蜜蜂畢竟與花蝴蝶不同,它是為釀蜜而勞苦一生,貢獻甚多而享受甚少。詩人羅隱著眼於這一點,寫出這樣一則寄慨遙深的詩的“動物故事”。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詩藝術表現上值得注意的有三點:
一、欲奪故予,反跌有力。此詩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嘆上,慨蜜蜂一生經營,除“辛苦而外並無所有。然而前兩句卻用幾乎是矜誇的口吻,說無論是平原田野還是崇山峻嶺,凡是鮮花盛開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領域。這裡作者運用極度的副詞、形容詞——“不論”、“無限”、“盡”等等,和無條件句式,極稱蜜蜂“佔盡風光”,似與題旨矛盾。其實這只是正言欲反、欲奪故予的手法,為末二句作勢。俗話說:抬得高,跌得重。所以末二句對前二句反跌一筆,說蜂採花成蜜,不知究屬誰有,將“盡佔”二字一掃而空,表達效果就更強。
二、敘述反詰,唱嘆有情。此詩運用了夾敘夾議的手法,但議論並未明確發出,而運用反詰語氣道之。前二句主敘,後二句主議。後二句中又是三句主敘,四句主議。“採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但由於主敘主議不同,末二句有反覆之意而無重複之感。本來反詰句的意思只是:為誰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卻分成兩問:“為誰辛苦”?“為誰甜”?亦反覆而不重複。言下辛苦歸自己、甜蜜屬別人之意甚顯。而反覆詠歎,使人覺感慨無窮。詩人憐惜之意可掬。
三、寓意遙深,可以兩解。此詩抓住蜜蜂特點,不做作,不雕繪,不尚詞藻,雖平淺而有思致,使讀者能從這則“動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覺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有人說此詩實乃嘆世人之勞心於利祿者;有人則認為是借蜜蜂歌頌辛勤的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