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地站在一旁聽著。

二胡聲時而低沉婉轉,如同那壓抑的烏雲;時而高昂明亮,恰似那破曉的曙光。一曲終了,我忍不住鼓掌。老者抬起頭看了我一眼,眼神中透露出一絲驚訝。我從兜裡掏出幾枚硬幣放入碗中,老者微微點頭表示感謝。

離開小巷後,我再次望向這座城市。剛剛那雨中的美是自然的饋贈,而這老者二胡中的韻味則是生活沉澱下的藝術,兩者都是這個年代獨有的風景,值得我用心珍藏在記憶深處。我繼續漫步在城中,腦海中不斷迴盪著二胡聲。走著走著,我來到了一個老舊的茶館前。茶館裡熱鬧非凡,評書先生正在臺上講著精彩的故事,臺下坐滿了形形色色的人,有穿著長衫的文人墨客,也有普通的市井百姓。

我走進茶館找了個位子坐下,要了一碗大碗茶。這時,旁邊一個年輕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拿著本子不停地記錄著什麼。我好奇地湊過去一看,原來他在記錄評書先生講的故事,說是要整理成冊。

我們攀談起來,他告訴我他熱愛民間文化,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儲存這些即將消逝的東西。我不禁想起那位拉二胡的老者,感慨這個年代雖然有著新舊交替的碰撞,但總有一些人和事承載著獨特的魅力,無論是自然之美還是人文瑰寶,都如涓涓細流匯聚成時代的大河。我決定也加入他的行列,一起挖掘和保護屬於這個年代的美好記憶。

就在語文老師那抑揚頓挫、充滿激情的講課聲戛然而止的時候,我才如同大夢初醒一般回過神來。方才還沉浸在自己思緒中的我,此時匆忙地拿起筆,開始飛速地抄寫那些剛剛被老師講解過的詞語釋義,試圖能夠儘快跟上老師授課的節奏。我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速度,額頭上也漸漸冒出了細密的汗珠,生怕錯過了任何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好不容易抄完了釋義,下課鈴響了起來。我長舒了一口氣,心中卻還回味著之前的思緒。下節課間休息時,我找到那個同樣熱愛民間文化的同學,我們商量起具體的計劃。

我們打算先從學校周邊入手,尋找那些隱藏於街巷之中的民間藝人。週末,我們穿梭在大街小巷,發現了捏麵人的老師傅,還有表演雜耍的班子。我們認真地記錄著每一項技藝的細節、背後的歷史以及藝人們的生活經歷。

隨著調查的深入,我們遇到了不少困難,比如資金不足難以購買更好的記錄裝置,還有些藝人不願意被記錄。但我們並沒有放棄,四處尋求贊助,耐心說服藝人。

後來,我們將收集的資料整理成冊,在學校舉辦了一次小型展覽。同學們紛紛圍過來觀看,眼裡滿是新奇和驚歎。那一刻,我知道我們做的事情很有意義,我們成功地將這個年代獨特的記憶展示給更多人看,讓大家感受到它的魅力所在。

3

創作背景

這首詩當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春。杜甫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流離轉徙的生活後,終因陝西旱災而來到四川成都定居,開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較為安定的生活。作此詩時,他已在成都草堂居住一年。他親自耕作,種菜養花,與農民交往,對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寫下了這首描寫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詩作。4-6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是描繪春夜雨景,表現喜悅心情的名作。一開頭就用一個“好”字讚美“雨”。在生活裡,“好”常常被用來讚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讚美雨,已經會喚起關於做好事的人的聯想。接下去,就把雨擬人化,說它“知時節”,懂得滿足客觀需要。其中“知”字用得傳神,簡直把雨給寫活了。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來了。它的確很“好”。

頷聯寫雨的“發生”,進一步表現雨的“好”,其中“潛”“潤”“細”等字生動地寫出了雨“好”的特點。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