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部分

黃公略一起率部在湖南平江舉行武裝起義,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任軍長兼第13師師長。10月,出席湘鄂贛邊五縣縣委和紅5軍黨委聯席會議,建立湘鄂贛邊特委和根據地。12月,率紅5軍主力到達井岡山與朱、毛紅4軍會師。參加指揮過中央根據地的四次反“圍剿”。在此期間,1930年6月,紅3軍團成立,任總指揮、前委書記;1930年8月,紅一方面軍成立,任副總司令;1931年11月,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34年10月開始長征後,參加了遵義會議,任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即陝甘支隊)司令員。長征到達陝北後,先後任紅一方面軍司令員、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司令員、西方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第八部分彭德懷 元帥(2)

抗日戰爭前期的彭德懷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7月9日,彭德懷與紅軍其他將領通電全國,願為抗日先鋒。7月22日,在陝西雲陽召開的紅軍高階幹部會議上,做《紅軍改編的意義和今後工作》的報告,指出改編後紅軍仍應保持共產黨的絕對領導,保持紅軍特長和優良傳統。這個講話,對於解決當時紅軍幹部中的一些模糊認識,做到既反對左傾關門主義,又反對右傾投降主義,具有重大意義。8月初,在前方司令部討論紅軍參戰的方針、出動的路線以及改編問題,為參加國共軍事談判做準備。8月25日,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彭德懷任副總指揮(同年9月,八路軍改稱第18集團軍,副總指揮改稱副總司令),下轄第115師、第120師和第129師。

第八部分彭德懷 元帥(3)

八踐軍機槍陣地

1937年9月,隨八路軍到達山西抗日前線。在日軍的大舉進攻下,山西的國民黨軍幾乎是聞風喪膽,成批向後方撤退。他感到八路軍出師責任重大,必須打幾個大勝仗,才能穩住民心。經與南京政府及國民黨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交涉,10月6日,令第129師揮師五臺山消滅陽明堡之敵;10月中旬,令第120師、第129師分別襲擊大牛鎮、娘子關之敵,第115師攻石領關、雁門關,並截斷靈邱、廣靈間公路,配合忻口會戰。出師不到兩個月,第115師首戰平型關,殲日軍坂垣師團1000餘人;第120師在雁門關殲滅坂垣師團的輜重部隊;第129師一部夜襲陽明堡機場,毀日機24架……八路軍連戰皆捷,舉國振奮。但是,由於蔣介石實行片面抗戰路線,1937年11月8日,國民黨軍棄守太原,向南撤退,華北危急。朱德、彭德懷根據中共中央及毛澤東的指示,指揮八路軍繼續挺進敵後,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根據地。12月,第115師建立第一個敵後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根據地。在此之後,第120師和第129師分別建立晉綏根據地、晉冀魯豫根據地。這樣,各師都有了自己的落腳點,在敵後站穩了腳跟。 1938年4月,日軍以3萬多兵力分九路大舉進攻晉東南。朱德、彭德懷以一部分兵力阻擊分進之敵,而以八路軍第129師主力及第115師一部尋殲日軍之主力,終於粉碎日軍的九路圍攻。反九路圍攻勝利之後,八路軍總部轉駐於晉東南太行山區。 抗戰初期,八路軍的作戰物件是日軍而不是國民黨軍,客觀情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為了使部隊儘快適應新的戰爭環境,1937年11月,彭德懷在延安做《爭取持久抗戰勝利的幾個問題》的講話;1938年1月25日,與朱德發出《關於戰術問題之訓令》;1938年3月24日,做《第二期抗戰與我們的任務》的報告;1938年10月,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做《八路軍在華北十四個月來抗戰的經驗總結》的報告。 日軍侵佔廣州武漢後,停止了對正面戰場的進攻,轉而“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