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一幅揚名中外的畫

課文原文

北宋時候,有位畫家叫張擇端。他畫了一幅著名的畫——《清明上河圖》。畫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熱鬧的場面。這幅畫有八九百年的歷史,早已名揚中外,現完整地儲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裡。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張擇端畫這幅畫的時候,下了很大功夫。光是畫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個:有從鄉下來的農民,有撐船的船工,有做各種買賣的生意人,有留著長鬍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醫生,有擺小攤的攤販,有官吏和讀書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在這上面了。畫上的街市可熱鬧了。街上有掛著各種招牌的店鋪。走在街上的,是來來往往、形態各異的人:有的騎著馬,有的挑著擔,有的趕著毛驢,有的推著獨輪車,有的悠閒地在街上溜達。畫面上的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黃豆那麼大。別看畫上的人小,每個人在幹什麼,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最有意思的是橋北頭的情景:一個人騎著馬,正往橋下走。因為人太多,眼看就要撞上對面來的一乘轎子。就在這個緊急時刻,馬籠頭被一下子拽住了,這才沒讓馬撞上那乘轎子。旁邊兩頭運貨的小毛驢正在下坡,腳下不穩。站在橋欄杆邊欣賞風景的人被驚擾了,連忙回過頭來......你看,張擇端畫的畫,是多麼傳神啊!《清明上河圖》使我們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風貌,看到了當時普通百姓的生活場景。

張擇端,其出生與逝世年份皆難以確切考證,但據相關資料記載,他大約活躍於北宋末期。張擇端,字正道,還有一個字叫文友,乃是東武人士,也就是現今山東省諸城市之人。

在那個時代,正值宋徽宗當政期間,張擇端有幸進入翰林圖畫院任職。他擅長繪製風俗畫,尤其對描繪樓面、屋宇、林木以及人物有著獨特的造詣和精湛的技藝。其中,最負盛名且廣為人知的當屬那幅《清明上河圖》了。這幅畫作堪稱經典之作,曾經被珍藏於宣和內府之中。此外,他還創作過另一幅作品——《金明池爭標圖》,同樣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傑作。

那幅聞名遐邇、蜚聲中外的《清明上河圖》,無疑是我國藝術寶庫當中永不磨滅的珍貴寶藏。此畫卷乃是以絹本為載體,運用水墨淡設色技法精心繪製而成的一幅長卷。它巧妙地採用了散點透視的構圖方法,將眾多繁雜瑣碎的景物統統融入到一個既統一又充滿變化的畫面之中。觀者彷彿置身於那個繁華熱鬧的北宋市井街頭,親身感受到當時社會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百態。

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整幅畫卷可以清晰地分為三個段落。當我們徐徐展開這幅長卷時,最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汴京郊外那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春日風光。在一片疏朗的樹林之間,淡淡的薄霧輕輕繚繞,若隱若現地遮掩住了幾間簡陋的茅舍。而在蜿蜒曲折的道路之上,一頂精緻的轎子正緩緩前行。透過轎子的窗幔,可以瞧見裡面端坐著一位儀態端莊的婦人。轎子的頂部精心裝點著鮮嫩翠綠的楊柳枝以及五顏六色的花朵,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在轎子後方,則緊緊跟隨著一群或騎馬馳騁、或肩挑重擔的人們。他們剛剛結束了在京郊的踏青之旅,此刻正滿心歡喜地踏上歸途。透過對這樣寧靜祥和的自然環境以及形形色色人物活動的細膩刻畫,巧妙地點明瞭清明節這個特殊時令所獨有的風俗習慣,從而為整個畫卷拉開了精彩絕倫的序幕。

緊接著,畫面進入到了中段部分,這裡著重展現的乃是上土橋以及大汴河兩岸那一派熱火朝天、忙碌喧囂的繁榮景象。而課本中所搭配的插圖以及相關文字描述,正是擷取自這一精彩紛呈的段落。在《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眾多場景之中,最為人聲鼎沸、熱鬧非凡之處,非那座橫跨汴河的木質結構拱形橋莫屬。這座造型獨特的橋樑,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據宋代孟元老所著的《東京夢華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