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月報》《中學生》《中學生文藝》《國文月刊》《開明少年》《筆陣》《國文雜誌》《中國作家》等多種重要的文學期刊、語文教育刊物和幾十種中小學語文教科書,撰寫過十多本語文教育方面的論著,為語文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葉聖陶
創作背景
1948年11月,年過半百的葉聖陶接到為新中國編寫一套好教材的任務。他親自掛帥組成編委會,親自制定提綱,確定編寫原則、組織人員編寫、審定;對於語文教材,葉老更是親力親為,如果發現有的課文不好,一時又找不到合適的,葉老就自告奮勇地說:“我來寫一篇。”《荷花》就是葉老為孩子們寫的一篇習作例文。
詩文賞析
作者運用了嗅覺、視覺和想象來感受白荷花美得極致。
文章一開始就未見其形,先聞其香。擋不住的誘人清香,不禁讓“我”循香而去。接著,來到荷花池邊,只見“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挨挨擠擠的”,看似寫葉,其意在花:寫荷葉之綠,荷葉之盛,其綠之濃,更加襯托出白荷花的亮麗、惹眼。而形狀不一的荷花,卻各有各的風韻:初開的有初開的羞澀之美;怒放的有怒放的熱情之美;而含苞待放的則爭先恐後,不依不饒。千姿百態,千嬌百媚。
“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眼前這一池荷花就像一大幅活的畫。這幅畫不僅美麗,而且是活的。從白荷花在圓盤之間“冒出來”、“花瓣兒”“展開”、花骨朵兒“飽脹得馬上要破裂”等詞句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白荷花競相開放的生機和活力。二是創作這一大幅活的畫的畫家了不起。畫家是誰?是大自然。“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表現了作者對神奇的大自然的由衷讚歎,是美妙的大自然使作者產生人在畫中游的感覺。
面對這滿池如詩如畫的荷花,怎能不令“我”深深地迷戀呢?於是,一陣風吹來,“我”彷彿與花共舞;風停了,“我”彷彿與蟲共語。動靜結合,虛實合一,更顯示出荷花難以抗拒的美。這種想象不僅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把讀者帶入到童話般的意境之中,而且表現了作者對荷花的喜愛,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最後一句“我才記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是作者沉醉其中,忘我心境的真實寫照。
思想情感
這篇散文描寫了夏日公園裡一池荷花盛開時的情景,以及“我”沉沒在此景中,與荷花融為一體的感受。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力,描寫了荷花的清新美麗,展現了一幅各具姿態、色彩明豔,活生生的水印荷花的畫面,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伴隨著語文老師那如潺潺流水般溫柔地講說聲,我的思緒漸漸地飄遠,目光也隨之望向窗外。就在這時,我驚喜地發現,原本淅淅瀝瀝下個不停的雨竟然已經漸漸地停歇了下來。
那躲在雲層之後許久的太陽公公似乎也按捺不住寂寞,悄悄地重新探出它那可愛的小腦袋來。陽光透過稀薄的雲層灑向大地,給整個世界都披上了一層淡淡的金色紗衣。
而此時的荷塘,則宛如一幅剛剛完成的絕美畫卷展現在我的眼前。那些經過雨水洗禮後的荷花,顯得愈發清麗脫俗、嬌豔欲滴。它們有的含苞待放,猶如羞澀的少女;有的則已然盛開,露出嫩黃色的花蕊,散發出陣陣淡雅的清香。
荷葉上還殘留著一顆顆晶瑩剔透的水珠,宛如珍珠般圓潤光滑。這些水珠在陽光的照耀下折射出五彩斑斕的光芒,就像是一顆顆璀璨奪目的寶石鑲嵌在綠色的綢緞之上,美不勝收。
我再也無法抑制內心的衝動,輕輕地起身離開亭子,緩緩地向著荷塘走去。每走近一步,那股清新怡人的香氣便越發濃郁起來,彷彿要將我整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