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紙的發明2

造紙術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西漢時期,人們已經懂得了造紙的基本方法。東漢時,宦官蔡倫總結前人經驗,改進造紙工藝,用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21

等植物纖維為原料造紙,紙的質量大大提高。這種紙原料易找,價格便宜,易於推廣。此後紙的使用日益普遍,紙逐漸取代簡帛,成為人們廣泛使用的書寫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傳。4

另有學者認為,只有蔡侯紙才是真正的紙2,蔡倫不僅是造紙術的發明者,而且其發明的造紙基本工藝一直沿用至今。更重要的是,在古代多種型別的紙中,只有用植物纖維製造的蔡侯紙對世界造紙工業的發展及人類文明的傳播具有深遠影響。3

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都是從中國輾轉流傳過去的。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4

1990年8月18日至22日在比利時馬爾梅迪舉行的國際造紙歷史協會第20屆代表大會上專家一致認定:蔡倫是造紙術的偉大發明家,中國是造紙的發明國。

歷史沿革

早期雛形

紙問世之前,古人把文字刻畫、書寫在甲骨和簡帛上面,或鑄刻在青銅器物上面。秦漢時期的公文往來、私人書信以及典籍等都用簡帛寫成。後人用“冊”“編”“卷”來稱書籍的篇幅,就是從簡的編連方式和存放特點得來的。簡用竹木製成,分量很重;帛雖然輕,但價格昂貴。人們使用起來受到很大限制。4

關於造紙起源,大體有兩種不同觀點。其一認為東漢宦官蔡倫於105年發明了紙,主要依據文獻記載。在考古學新發現以前,此說千年來頗為流行。其二認為蔡倫之前的西漢已有紙,主要依據現代考古發現。這是從1933年考古學家黃文弼在新疆羅布淖爾漢烽燧遺址出土西漢麻紙(前49年)並提出西漢造紙說承襲下來的觀點。1949年以來,兩種觀點各抒己見。6

馬圈灣紙

一種觀點認為,西漢時期,人們已經懂得了造紙的基本方法。1933年,新疆羅布淖爾古烽燧亭中發現西漢古紙;1957年5月,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出土的古紙經過科學分析鑑定,為西漢麻紙。西漢時期的麻紙有的上面還有文字和地圖。這證明西漢時已生產紙。但這種紙質地粗糙,使用不便。專家認為,在“蔡侯紙”未發明之前,麻紙的使用價值不大

2

,西漢是麻紙萌芽階段,紙產量不大,產地不廣,質量欠佳,不足以代替簡帛。6

另有學者認為,只有蔡侯紙才是真正的紙2

:1957年在西安市出土的“灞橋紙”基本沒有經歷過符合造紙要求的切斷處理,並不是紙,而是一些廢舊麻絮在銅鏡下的襯墊物;1986年在甘肅天水市出土的“放馬灘紙地圖”儲存在博物館後,沒有機會取樣做破壞性化驗,因為這張“地圖”能在有積水並且死者屍骨都腐爛無存的墓葬中殘留下來,專家對“地圖”的表面結構分析後認為並不是紙,很可能是帛。3

《後漢書·賈逵傳》記漢章帝於建初元年(76年),曾令賈逵選20人來教授《左傳》,並“給簡、紙經傳各一通”。《後漢書·鄧皇后紀》則記載永元十四年(102年)鄧皇后賜給前來貢獻的方國以紙墨。此時的紙,似已作為書寫的載體。5

蔡倫造紙

東漢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漢和帝的皇后鄧綏下令郡國進獻紙墨。23

當時蔡倫出任尚方令,負責御用器物的製造,能夠隨時隨地接觸到各地進貢紙張,為其改進造紙術提供了物質條件。不僅如此,蔡倫在掌管宮內文書檔案過程中深感“帛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於是他決心造出比西漢更好的紙。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