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禹的從政方針的偉大與崇高。孔子為了進一步闡明“政者正也”的觀點,在《論語·顏淵》中又這樣回答季康子。孔子回答季康子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呢?”孔子所講的也就是,強調他從政的第二個觀點:為政者的表率與榜樣作用,對於一支團隊的重要性與意義。

關於管理者與領導者的榜樣作用,孔子在《論語·子路》中也說:“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當季氏總管仲弓向孔子請教如何管理時,孔子解釋說:“給自己的手下人做個榜樣,給下屬起個積極的帶頭作用,對手下人也不要太計較小失與小過,同時還要有識別賢才與舉薦賢才的眼光與能力。”仲弓聽了孔子的話,有些不解地又問:“那麼管理者怎麼樣才能瞭解並舉薦賢才呢?”孔子又解釋說:“管理者舉薦自己所瞭解的賢才;如果天下管理者都能知曉這個道理且能做到這些,難道說你不瞭解的賢才,還怕別人舉薦嗎?因為所有統治者與管理者,都希望自己的團隊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與競爭力,所以所有英明的統治者與管理者,都會積極為自己的團隊舉薦或招收賢能智士。”

孔子為了進一步說明管理者的榜樣與帶頭作用的重要性,一再強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領導人本身的行為正當,就是不下命令,領導者的榜樣作用,也會耳濡目染地對自己的下屬起到強於指令的積極效果。也可以說,管理者與領導人如果能夠以身作則,行事多為手下人考慮,那麼手下人也就會把領導當作是自己的親朋,十分信任領導。如果下屬這樣想了,那麼下屬就很容易做到以領導為榜樣,做到“以團隊為家、以團隊興為榮,以團隊衰為恥”。因此,孔夫子又講:“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假如管理者與領導人自身都不能端正,那麼領導者的指令又怎能讓下屬端正呢?因此說,管理者只有自己先正,才能正下屬與正別人。

孔夫子所講的為政之道,不僅要做到“政者,正也”,而且領導者還要做到處理事情與政務,要有個輕重緩急。因此,在《論語·子路》中,當子夏問孔子如何從政時,孔夫子又說:“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成,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孔子所講的意思用我們當今的話講也就是:從政與治理國家,千萬不可急於求成,拔苗助長。因為這樣就會事與願違;也不要因顧及與貪圖眼前的蠅頭小利就本末倒置,撿了芝麻反丟了西瓜。因為這樣就難辦成大事。

其實,在現實的管理中,一個企業的領導能夠為員工起到楷模的帶頭作用,這種意義是十分巨大的。一個好的領導能夠改變企業的命運,使企業走向良性發展之路。

近十多年來,中國確實出現了很多的“企業英雄”,他們憑藉自己的人格魅力團結了一幫人馬,創下了驕人的業績。這些事例充分說明了企業領導的人格魅力是多麼的重要。與此相反,國內不少企業卻缺乏企業領導人格,比如任人為親,獨斷專行,貪汙公款,大吃大喝等等。俗話講“上樑不正下樑歪”,企業領導不能“正己”,就很難“正人”。領導的人格魅力對員工具有一種感召力和榜樣作用,員工如果能以擁有這樣的領導為榮,企業的凝聚力就會必然增強。

6.孔子政者正也 領導身體力行(2)

一個企業領導者的作風,就是用行動給本企業的員工樹立一面鏡子。要貫徹推行對企業起到統一信念和目標的價值觀念,就應該首先身體力行,做出示範,成為它的第一實踐者。企業領導者必須透過自身的倡導和示範,使員工積極支援和參與企業文化建設,獨創具有本企業特色的、獨一無二的企業文化。領導者要表現出正直,以正面形象表現自己,透過樹立個人榜樣而起表率作用,多透過口頭溝通來說服下屬。企業領導者要勇於為團隊和使命承擔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