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章 吏胥串吞賑濟巨金

送進去,就像石頭投進水裡一樣,不管你遞三張還是五張訴狀,連個批語都沒有。

原來,那些狡猾的官吏、劣紳、地痞流氓和地保,全都勾結在一起,狼狽為奸,把逃荒賑濟當成他們唯一的收入來源。南京制臺派委員來查辦,也被他們搞得叫苦連天,所以像今年本來不是荒年,也照樣虛報荒情,請求賑濟。

至於強迫人逃荒這事兒,就更荒唐了。比如說張某家境還算不錯,不單單靠種田生活,雖然田地被地痞流氓和地保強行列為荒地,不能耕種,但他還有其他生計可以維持溫飽,所以不願意跟著他們出去逃荒。那些地痞流氓就會帶著一大群難民,跑到張某家吃喝,把他家儲存的糧食吃得一乾二淨,這就叫‘吃大戶’,逼得張某走投無路,最後不得不跟著他們去當逃荒的難民。

因為跟著他們一起出去,家裡就不會被騷擾,回來的時候還能分到銀錢和糧食,所以就形成了這種風氣,很多家境殷實的農民,也成群結隊地出去逃荒。與此同時,地保、地痞流氓勾結管漕運的書吏和狡猾的官吏,向府縣衙門虛報荒情,請求賑濟。等到上司批准,撥下賑濟款,那一群人就提前趕回家鄉領賑濟。這樣一來,逃荒的人就有了兩筆收入,比種田的收益多好幾倍,而且還不費力氣。像這樣的情況,江北怎麼能不是十年九荒呢?”

林公又問道:“朝廷撥款賑濟,那是非常嚴肅的事情,要派委員重新勘查災區,調查受災戶數,編造災民戶口冊,發放賑濟款的時候還有委員會監督,由辦事人員按名冊發放,他們是怎麼舞弊的呢?”何義生回答說:“這就是一種瞞上不瞞下的勾當,別說朝廷不會知道,就是省裡的大官,也被矇在鼓裡。那些吞沒賑濟款的狡猾官吏、地痞流氓、劣紳和壞地保,手段通天,每次賑濟款,少則二三萬,多則十幾萬,都被他們暗中把持包辦。造冊的時候,把自家的家丁、佃戶混入人口冊;領款的時候,派流氓、乞丐拿著票據代領;複查的時候,把熟田裡的禾稻拔掉,連夜往田裡灌水,把田變成荒田。他們想盡各種辦法來把持,就算是包拯再世,也很難清除這些積弊。至於他們領到的賑濟款,不管多少,都按份額分配,災民得一份,逃荒頭目和當地地保合得一份,地痞流氓和劣紳合得一份,狡猾官吏和管漕運的書吏合得一份。國家每年花費鉅額款項,都進了這些壞人的腰包,你說可恨不可恨?其中的主謀,要數陸長樹,他平日裡什麼壞事都幹,所以大家都叫他陸老虎。”

當時林公聽了這些確切訊息,暗暗高興,一邊給何義生斟酒,一邊說道:“原來貴地虛報荒情、吞沒賑濟款的事,都是陸長樹一手把持的啊。”何義生回答說:“這倒也不是,老話說得好,‘獨木不成林’,就他一個人,哪能辦得了這麼多事?其中還有個狡猾的官吏王玉淋、劣紳謝戒之、壞地保徐浩等人,他們結成死黨,每次賑濟,都是這夥人包辦。上面的人不瞭解這裡面的真相,還說他們經驗豐富,查荒發賑的事,只有他們經手,才能讓災民滿意;要是換了別人來辦,馬上就會激起風潮,鬧得不可收拾。其實就是這夥人,一旦看到利益被別人拿走,就暗中教唆手下人,鼓動鬧賑濟的風潮,搞得大家一提到辦賑濟的事,都覺得危險,不敢去嘗試,所以年年都由他們包辦分配。說起那個陸長樹,本來就是個窮書生,既沒有田地,也沒有正當職業,現在手裡已經有二十多萬財產,成了富翁。要不是吞沒賑濟款,他怎麼能摟著嬌妻美妾,住著高樓大廈,舒舒服服地當富家翁呢?”何義生越說越激動,因為他自己也吃過這夥人的虧,所以把他們的惡行全都抖了出來。

坐在旁邊的鄒杏春,酒喝得不多,旁觀者清,他擔心何義生說多了惹禍,忍不住插嘴道:“茶坊酒肆裡,什麼人都有,你多喝了幾杯,就愛發牢騷,話也多。要是被他們的同黨聽到,招來橫禍,可不是鬧著玩的。我要走了,你也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