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子就回族學,加強子孫教育去了,當然了,大寶、二寶去觀摩,他們父母都是土豪,他們當兒子的總不能將來做小土豪吧。
但穆慧關注這個,是因為她在等待著,吳家的族學若是一舉成名,那麼她的新學也就能正式開張了。
她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別看學校其實早就開張了,偷偷的招了貧家子弟進學,學校的規章制度什麼的都在慢慢的完善之中,但是,這只是偷偷的,對穆慧來說,她的新學亮相是要在吳氏宗學完美轉身開始的。
童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後取得生員(秀才)資格,方能進入府、州、縣學學習,所以又叫入學考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
吳家這回十四人其實還是經過挑選的,吳士友那長子十四歲,所以族中,十七歲以下的就沒有人參加過童試。他們一族幾百人,十二到十七,有能力參加童試的有二三十人,吳老爺子自己在族裡考了又考,才弄出最後十四人參加。
為何不能都參加?吳老爺子有自己的想法,一是貴精不貴多,我們派出去的人,一是要全部都要中,二是要有好名次。童試是不糊名的,但也是可以隨意調卷的。這是京畿重地,縱是吳家的子弟不可能包攬前十四名,但他們也要不失太遠。他們要的就是一舉天下聞!
至於說。吳士友家裡怎麼想,吳啟老爺子沒問。而為了公平起見。吳家的三個孫子都沒去參考,讓大家放心,你們一定要考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二月是縣試,連考五場,不過這對吳家的學子來說,真不算什麼,吳家的先生至少都是中過秀才的,他們對流程非常之熟悉。吳老爺子甚至還在族學的後院。弄了幾間屋子出來,做模擬考場。
當然這是穆慧的啟發,穆慧就在自己的新學裡蓋了這樣的地方,而且不僅是有童試的考場,還有貢院的考場。她的學生,每年都有大考,初級班的孩子進縣試考場,中級班以上的全進模擬貢院。所有規矩都按著他們的來,這麼幾年考下來,他們新學的學生們還會畏懼考試嗎?閉著眼都能出來吧!
吳家沒有穆慧的財力。但做個小規模的,還是辦得到的,於是那十四個少年。這些日子就是這麼一次一次的從考場中拼過來的,進了真的考場,他們之前的進場時的緊張一下子就沒了。該怎麼考,就怎麼考。
這讓監考的大人們都覺得,吳家畢竟傳了上百年,果然有世家風範。當然了,吳家分宗,然後老舉人整頓族學的事,其實在京裡早就傳開了。族學有什麼可整頓的?於是有心人就問了一下。順便一查,哦。合著吳家這些年別說中舉了,連生員都少得可憐。有些也是大族出身。一看便知其中的彎彎繞。自然而然的,吳家不可說的故事,在士林之中,也就無人不知了。
這會,監考的縣官大人也是世家出身,順便也是旁支,自然與這些孩子同仇敵愾起來。順便心裡又鄙視了吳士友一下,讓你們嫉賢妒能!
而吳家的人此時卻是冰火兩重天中,因為吳士友在孩子們進考場之前,死了。
吳士友一聽族中要派十四人去考試時,臉就黑了。他已經分宗而出,他即使能買通幾個族中的族老,想讓他們收斂一點,但是面對這樣的大事,那幾位族老也不敢答應他什麼。
吳士友知道,他若不在考試之前做一個決斷,他的兒女們都完了。於是在考試的那天,吳士友吊死了祠堂門口了。沒有一句話留下,就是默默的吊死在那兒。
嚇得守祠堂老院公一下子就暈過去了,誰家一早開門,結果門口吊著個死人,會不被嚇著?報了官,畢竟吳士友是有功名在身的主,也是做過大官的,京兆尹還真不敢馬虎,查來查去,這位真的是自殺死的。
好在族中的孩子提前一天被送到考場近處的旅館,讓他們好好休息,專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