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議與我不謀而合,宜選精兵良將入援成漢。”
王敦見自己的心腹謀士亦贊同夔安之言,遂拿定主意,打算派夔安率部進入蜀地。
……
太寧元年開春以來,成漢國主李雄頻頻調動兵力,加強漢中前線兵力。
成漢的異動很快就被燕國斥候偵知,為了應付當前變局,衛朔不得不召集內閣成員商議對策。
“拜見大王!”
“諸位平身。”
衛朔環顧眾人一眼,語氣平和道:“諸位,據斥候來報,最近成漢國蠢蠢欲動,李雄燒燬棧道、整頓兵馬,種種跡象表明其正在籌謀頑抗。”
莫含聞言沉默半響,忽然嗤得一聲笑道:“唉,有些人總是不見棺材不掉淚!成漢自持有益州天險可憑,看來不會像高句麗一樣聽我燕國指派。”
溫嶠摸著下巴接著介紹道:“自光熙元年李雄於成都稱帝,成漢立國距今已十七年。十多年來,李雄輕徭薄賦,不斷減免百姓徭役,虛心納諫又愛惜人才,以至成漢國勢日盛。”
“除了國力強盛外,另外臣以為成漢據有蜀中地利之便,亦是其膽敢拒絕大王招撫的重要原因。”
“眾所周知,欲圖蜀地必先得漢中。漢中夾在關中和蜀地之間,利害關係十分重要,又因漢中地域狹小沒有什麼迴旋餘地,漢中一時的得失往往足以產生決定性影響。當年蜀漢開國到滅亡一前一後在漢中地區經營的得失,便反映出漢中在南北之爭時地位的輕重。”
“漢中乃蜀地屏障,成漢不但有大軍駐守,同時漢中地勢險要,有秦嶺為其天險。”
“綿延不絕的秦嶺不但是保護關中安寧的天然屏障,同時又阻隔了關中南下漢中的道路。”
“從地理形勢上來看,自漢中越秦嶺北進較難,越大巴山南進卻較易。當年霸王項羽封十八路諸侯的時候,只把巴蜀封給高祖,就是出於這種考慮。可惜後來張良透過項伯的關係,為高祖請得了漢中地,這才有了日後還定三秦。”
“故而臣以為燕國欲滅成漢,必先得漢中,漢中一失,蜀中便不足為慮!”
面對溫嶠提議取漢中的建議,不少人微微頷首以示贊同,畢竟當年鍾會都督關中軍事主持滅蜀之戰,同樣是先取漢中,以保證大軍立於不敗之地。
“太真之議臣亦贊同,只是蜀道艱難,大軍想要正面攻取漢中困難重重,除非付出巨大代價才有希望成功。”
“哪不知世容有何建議?”
“主公,雖說自東向西有三條穀道穿越秦嶺中部,作為漢中與關中之間的通道,分別是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然而秦嶺高峻,以至每條穀道都曲折迴旋,幽深險峻,不利於人力物力的大規模運動,尤其不利於糧草補給的運輸。”
“然而隴西地勢明顯高於漢中,自漢中仰攻隴西較難,相反由隴西南下攻取漢中、蜀地卻較為容易。與其大軍沿著秦嶺一線與成漢爭一時長短,不如由隴西而出,以佔據地理上優勢。”
“主公請看地圖,大巴山向東延伸然後向南包轉,與武當山、荊山、巫山等山相連,形成山川險要,這些險要是蜀地形成‘天府之國’的地理基礎。”
“而這在一定程度上給我軍南下蜀地造成了困難,故而臣才建議大軍於關中秦嶺一線佈置大軍正面吸引成漢注意,而後秘密派遣小股精銳於隴西南下從側翼開啟僵局。”
聽了臣屬建議,衛朔漸漸明瞭並拿定了注意。他感到成漢不易攻取,不單單是因為李雄賢明,更重要的還是因蜀中地理太過險要。
“嗯,不錯,大家的建議很不錯。不過,我以為僅憑戰場上正面對決還不夠,遼東需另尋他策輔助方萬無一失。”(未完待續。)
第599章 美人間諜
“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