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萊德回答說:“蘇,雖然這麼說可能讓你不太高興,但我必須承認‘F-16’確實是一款出色的飛機。相比之下,無論是你們的‘殲七’、‘強五’,還是遠東的‘米格23’、‘蘇25’都無法與之匹敵。”
“‘F-16’不僅能夠執行多種任務,如攔截、制空以及對地打擊,還能根據不同任務調整裝備,且維護相對簡單,航程也很理想。唯一的問題就是價格太高。”
蘇晨很清楚,巴鐵擁有‘F-16’並不是秘密。在他過去的經驗中,巴鐵曾經放棄購買夏國推薦的‘殲十’,轉而尋求二手‘F-16’,這在當時引起了諸多爭議。
事實上,不只是巴鐵,夏國也曾對‘F-16’感興趣,甚至進行了樣機測試。但由於老美國打算將出口夏國的‘F-16’配備效能較低的發動機,夏國最終沒有購買。
從長遠看,這反而促進了本土戰鬥機的發展,如果沒有‘F-16’,‘殲十’專案可能面臨困境,進而影響後續的‘殲20’發展。
然而,在蘇晨看來,那些批評巴鐵不選擇‘殲十’而購買二手‘F-16’的聲音並不理智。巴鐵自80年代初就開始使用‘F-16’,並建立了相應的後勤支援系統。
如果換成‘殲十’,巴鐵需要重建整套體系,這對於經濟並不寬裕的巴鐵來說顯然不現實。
既然費萊德已經表明了他的立場,並且巴鐵已經向老美國訂購了四十架F-16戰鬥機,蘇晨原本打算推銷尚在設計階段的“飛豹”戰機的計劃只好暫時擱置。
雖然有些遺憾,但蘇晨明白,事情不會總是如人所願,畢竟他也不是萬能的。然而,巴鐵是他心目中的潛在客戶之一,即使這次嘗試沒有成功,也得為將來留下希望。那麼,如何留下這個希望呢?
那就是要在巴鐵裝備部的關鍵人物費萊德上校心中種下一顆種子。於是,他對費萊德說:“上校先生,我是一個航空迷,所以從一開始就對F-16很感興趣。”
“不過,這只是我個人的喜好,與實際的作戰需求無關。我記得我的老師宋教授曾經提到過,一架戰鬥機每次飛行後通常需要八到十個小時的維護,是這樣嗎?”
費萊德點頭回應:“沒錯,你的老師確實是個專家。根據我的經驗,後勤保障對戰鬥機的實際效能至關重要。”
蘇晨接著說道:“那麼,費萊德上校,請允許我直言,您現在大量採購老美國的F-16,難道不擔心未來再次遇到像第二次印巴戰爭那樣的武器禁運問題嗎?”
歷史告訴我們,在第二次印巴戰爭之前,巴鐵的軍事裝備主要依賴西方,尤其是老美國。
但在1965年的那次衝突中,由於克什米爾問題升級,老美國及其盟友突然對雙方實施了武器禁運,要求停止使用西方武器,否則將採取更嚴厲的措施。
這一禁令實際上對巴鐵造成了巨大打擊,因為引渡主要使用遠東的裝備,禁令對其影響不大。
巴鐵因禁運而措手不及,在缺乏防禦手段的情況下,幾乎被引渡攻至雅克爾運河防線,國家存亡危在旦夕。
若非當時巴鐵統領阿尤布·汗迅速求助於夏國並獲得援助,引度發動的名為“德里的大雨”的攻勢很可能導致巴鐵的覆滅。
蘇晨提起這段往事,就像揭開了一塊尚未癒合的傷疤,讓人感到十分不適。
費萊德的臉一下子漲得通紅,結結巴巴說不出話來。但蘇晨並沒有因此停住。
“據說,早在1974年,印地就進行了一次名為‘佛祖微笑’的核試驗,雖然那次並不成功,但也顯示出他們的野心。隨著技術進步,核武器的門檻降低了,而印地至今沒有簽署《核不擴散條約》。這對你們來說,肯定不是好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