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礦山不僅能為謝巖部帶來鉅額資金,解決生存和發展的問題,還能提升鮑啟俠部在“民地武”中的地位;
加強他正在籌劃的“緬玉民族和解陣線”的影響力——在這個強者為尊的地方,擁有強大的武裝力量就意味著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為了勝利,蘇晨藉故疲憊,送走吳應文後獨自思考起來。
關鍵在於戰火鎮,這裡控制著31號和311號公路的交匯點,易守難攻,是雙方都必須爭奪的戰略要地。
丹瑞將軍經驗豐富,定會重兵駐守。如何攻克這個小鎮,並抵擋住對方隨後的猛烈反擊,成為制勝的關鍵。
蘇晨的目光再次聚焦於戰火鎮。事實上,無論是許恪還是他自己,都認同偷襲並佔領戰火鎮的可能性。
小鎮北東兩面環山,茂密的森林讓緬甸ZF軍的現代化武器難以施展威力,卻正好適合謝巖部擅長的游擊戰術。
如果實力夠強,自然可以硬碰硬;但若是實力不足,就得學會藏身山林,這是緬玉各地方武裝對抗ZF軍的老套路了。
謝巖的手下對這套策略也熟門熟路。
然而,要切斷311號和31號這兩條關鍵公路,尤其是311號這條通往太公當的生命線,就必須佔據並守住這個小鎮。
這意味著他們將直面從西南方平原湧來的敵人。這些敵人可不會手下留情,手中的重武器會毫不吝嗇地傾瀉而出。
不用多說戰略,光是空中打擊就能讓謝巖頭疼不已。
如何抵禦緬軍的戰鬥機和裝甲部隊成了大難題。
特別是那些“強5”戰機,雖然載彈量有限且航程不長,但因為基地距離戰場不遠,它們能夠輕鬆抵達,甚至不需要額外攜帶燃料箱,這使得它們能滿載炸彈和火箭彈巢,給地面目標帶來巨大威脅。
謝巖的幾門自行榴彈炮若貿然出動,恐怕立刻就會成為攻擊的目標。
不過,謝巖並非無計可施。之前得到的幾臺“石勒喀河”防空系統,雖不多但也能提供一定的空中保護。
但問題是,這些裝置對於謝巖和他的隊伍來說是否過於複雜?未經實戰考驗的他們能否有效操作?
緬軍在曼德勒機場就有十幾架“強5”戰機,若戰鬥持久,還能從其他機場調來增援。
面對如此強大的空中力量,四臺“石勒喀河”顯得杯水車薪。謝巖急需更多有效的防空手段。
大型防空系統如“赤旗2”不僅笨重難以機動,而且準備過程繁瑣,更別提獲取渠道的問題了。
相比之下,單兵行動式防空導彈,比如“紅纓”“前衛”或“飛弩”系列,就顯得格外誘人。
這類武器體積小、操作簡便、易於攜帶,價格也相對親民,是應對空中威脅的理想選擇。如果謝巖能擁有這些武器,無疑將大大增強其抵抗能力。
蘇晨突然“啊”的一聲驚呼,拍了拍自己的腦袋,懊惱地說:“我這腦袋怎麼這麼笨!”
他想到了一個重要的事情:雖然“紅纓”“前衛”和“飛弩”這些華夏產的行動式防空導彈尚未問世,但老美的“毒刺”導彈已經在戰場上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更重要的是,巴鐵手中應該有不少這種武器。
“毒刺”不僅在老美的軍事裝備中佔有重要地位,而且它的操作非常簡單,非常適合山之國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游擊隊員使用。
它能有效對抗遠東的攻擊機和直升機,因此,蘇晨幾乎可以肯定,老美一定向山之國秘密運送了大量的“毒刺”。
而巴鐵作為中間人,很可能也悄悄截留了一部分,用於裝備自己的軍隊。
這樣一來,防空問題就有了著落。“毒刺”可以作為隨行保護,而“石勒喀河”則可以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