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舅!”劉協這會子也有點動真感情了,他眼眶通紅,緊緊握住董承的手,也不想著等董承坐大,自己又要怎麼捅刀子了。
“陛下!”董承這會子情緒上腦,涕泗橫流,與劉協深情對視,也不想著等自己掌權,要做第二個霍光竇憲了。
一時間宣德殿中君臣和樂,嶽婿融融。
大家都有美好的明天。
另一邊
李傕仍在趕來的路上。
張繡作為前軍,受了李傕之令,領著分撥至麾下的八千人,前去與張濟樊稠匯合。
一路上,張繡為了隱蔽,反軍法而為之,專門選擇林中小路和山間窄道,晝伏夜出。
只是越接近渭河,周圍樹木便越少,最後他竟尋不到藏身之所,只能深夜行軍,張繡思慮周全,自知長安城外不見樹木這等不尋常之事,背後定有原因。
他每行至一處四周野草叢生,附近卻突兀空出一片之地,必然要下馬仔細探查,最終發現這些地方都有一個共同點:
土中殘留火油,本該是樹林,卻被大火焚燒殆盡,只留焦土。
張繡心中愈加慌亂不安。
叔父乃是聽從文和先生的謀劃,夜襲長安,為了隱蔽,極大可能會同自己一般選擇入林而行。
這豈不正中了對方火攻之計?!
叔父危矣!
只是,長安城中到底是何人有如此智慧,竟然能看出文和先生的佈置?!
不,不對,要在長安城外佈置如此多的火油,根本不可能是臨時意識到文和先生之計才急著佈置出了。
也就是說,那破計之人,提前,甚至可能是預見了文和先生會出的計策?!
張繡越想,心中越涼。
他還抱著一點希望,那城中之人再厲害,也不可能用幾千人就吃下叔父和樊將軍麾下五萬多人吧……
張繡忐忑不已,面上卻不露分毫,依舊領兵向長安行進。
他想象中,過了渭河,見到的場面是:
張濟樊稠圍住長安,戰勢膠著,自己叔父可能受了傷,不僅要領兵,還要防備樊稠小人勾結長安背刺。
事實上張繡到達長安東門外,見到了場面是:
城門大開,幾隊士卒守在城門口,百姓門進進出出,城牆上一堆守軍,城牆下士卒在給牆塗朱紫。
張繡:我叔父呢?
我那麼多的大軍呢?
這他孃的城上城下城外加起來計程車兵絕對不止千人吧?
還有那幾個修牆的,我怎麼越看越眼熟,你們好像都是我們家以前的兵吧?
張繡很迷茫,等他讓自己麾下士卒隱藏好,抓了個百姓問話後,他更是直接開始懷疑人生。
什麼叫我叔父主動跳反?
什麼叫我叔父背刺樊稠?
什麼叫我叔父勸降麾下所有士卒,長安兵不血刃吞下三萬餘人?
我一定是在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