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在潭州賭石認識的。他們幫了我們大忙,就成為朋友了。黎書記,我們家裡都有大公司,這次來,是想為易河的建設出力的。”
“好啊,我們去茶館裡面坐坐、聊聊?”
粱彤說:“黎書記不要客氣,我們就在樹底下聊就行了。黎書記,我家裡的公司,是生產中央空調和建築材料的,我們研製了一種新型建築材料,適合建各種建築,如果建高樓,比鋼筋混凝土節約時間80%左右,節約成本費用30%左右,在防火、防震等方面,要優於鋼筋混凝土建築物。使用壽命比鋼筋混凝土的建築長一倍以上。”
“你們的新型建築材料,最高能夠建多高的樓房?”
“我們公司準備在潭州建一棟518米高的大樓,已經開始挖基礎了,5個月左右就可以建成。”
鄧啟明說:“不可能吧,按正常的進度,5個月應該還在正負零呢。”
“鄧市長,您別不相信,我們來找你們,就是想在易河用我們公司的建築材料,建一棟大樓作宣傳,好推廣這種建築材料。”
午陽說:“這個事情好辦,我給你推薦到我們市的金融商業中心,那裡的地基已經挖好了,有兩個梅花形的建築群,10棟400多米高的大樓,可以嗎?”
“當然可以,謝謝您了。”
“如果這種建築材料不行,你怎麼辦?”
“我們已經經過了上千次的破壞性試驗,不斷對產品進行了改進,不存在不行的情況。萬一真是不行,我們不但不要錢,而且賠償因工程延期造成的損失。”
“如果確實好,你們有那麼大的供應量嗎?”
粱彤說:“這就是我找您的第二件事情了。如果黎書記同意使用,那麼我們就將公司的主生產基地建在易河。我們在潭州的工廠太小,又是在市區,沒辦法發展,如果在易河能夠找到一塊地皮,就是我們與易河雙贏了。”
“你們來晚了,我們的土地都拍賣了。”
“黎書記,鄧市長,你們拍賣的地皮,我們還看不上,還是太小,地價也太高,雖然可以返還一部分,那也不會低於每畝40萬的,我們不想要。”
午陽突然想起自己跟羅旭光合作買下的漁場和化工廠及周邊土地,那裡倒是有150000畝土地,還有一個化工廠有600畝,漁場有1200畝。當時是花了5。5億買下來的,現在除了那家化工廠,其他地方都沒用上,暫時也不知道派什麼用場,乾脆就轉讓出去,可以賺錢,也好讓人家建工廠嘛。
“小梁,從潭州到易河的國道邊,右邊有個仰天湖漁場,左邊是一個化工廠,你知道吧?”
“知道,那個地方比較合適,可也被人家買了,圍牆都砌好了。我們看到沒有建房子,想找老闆買過來,可是看門的說,老闆出差去了。”
“你們來易河投資,我肯定支援的,正好我跟那個老闆有一面之緣,也留有他的電話號碼,可以幫你們聯絡一下。你們給個價格,我好跟他說。”
粱彤說:“那個地方比較利索,交通也方便,就是拆那個化工廠麻煩一些,人家還在生產呢。如果跟市政府拍賣到手,花每畝40萬不冤,退回來30%,也就是28萬的樣子。黎書記,是這樣吧,我出每畝25萬,契稅我不管,面積就按當時交易的紅線圖計算。我看圍牆砌得很好,我買過來不用重砌,就照實給他錢好了。”
“好,我打電話給他吧。”
撥通羅旭光的電話,“羅老闆,你好。跟你說個事,就是你化工廠那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