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頁

月)

□1923年

1月

30日刊《晨報副鐫》,署名作人

□收入《談虎集》

兒童的書

美國斯喀德(scudder)在《學校裡的兒童文學》一篇文裡曾說,&ldo;大多

數的兒童經過了小學時期,完全不曾和文學接觸。他們學會念書,但沒有東

西讀。他們不曾知道應該讀什麼書。&rdo;凡被強迫念那書賈所編的教科書的兒

童,大都免不掉這個不幸,但外國究竟要比中國較好,因為他們還有給兒童

的書,中國則一點沒有,即使兒童要讀也找不到。

據我自己的經驗講來,我幼時唸的是&ldo;聖賢之書&rdo;,卻也完全不曾和文

學接觸,正和念過一套書店的教科書的人一樣。後來因為別的機緣,發見在

那些念過的東西以外還有可看的書,實在是偶然的幸運。因為念那聖賢之書,

到十四歲時才看得懂&ldo;白話淺文&rdo;,雖然也看《綱鑑易知錄》當日課的一部

分,但最喜歡的卻是《鏡花緣》。此外也當然愛看繡像書,只是繡的太是呆

板了,所以由《三國志演義》的繪圖轉到《爾雅圖》和《詩中畫》一類那裡

去了。中國向來以為兒童只應該念那經書的,以外並不給預備一點東西,讓

他們自己去掙扎,止那精神上的飢餓;機會好一點的,偶然從文字堆中‐‐

正如在穢土堆中檢煤核的一樣‐‐掘出一點什麼來,聊以充腹,實在是很可

憐的。這兒童所需要的是什麼呢?我從經驗上代答一句,便是故事與畫本。

二十餘年後的今日,教育文藝比那時發達得多了,但這個要求曾否滿足,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