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鑾殿中,晨光穿過雕花窗欞,在金磚地面投射下一道道明亮的光柱,將滿朝文武那一張張神情肅穆的面龐映照得格外清晰。
女帝沈璃身著華麗莊重的龍袍,穩穩地端坐在巍峨的龍椅之上,儘管她極力維持著沉穩的神色,但初次臨朝的緊張,還是在不經意間從她微微握緊的手心裡洩露出來。
身旁的瑞華君洛凌塵,一襲精緻華服加身,身姿筆挺,周身散發著與生俱來的卓然氣質。
還沒等眾人完全適應這新帝臨朝的莊重氛圍,禮部尚書李銘軒便邁出一步,雙手抱拳,恭恭敬敬地作揖,
可臉上卻滿是糾結與嚴肅,語氣中帶著毫不掩飾的質疑:“陛下,臣有一事,實在是如鯁在喉,不得不奏。瑞華君身為後宮正君,如今卻與陛下同坐朝堂,這實在有違常理。
我朝祖宗家法白紙黑字,明確規定後宮不得干政,如今瑞華君參與朝堂議事,恐怕會壞了祖宗定下的規矩,還望陛下三思啊!”
這話一出口,原本就安靜的朝堂瞬間陷入一片死寂,所有人的目光“唰”地一下,全都聚焦在沈璃和洛凌塵身上,彷彿空氣都在這一刻凝固了。
沈璃聞言,神色驟然一凜,目光如同一把銳利的寶劍,迅速掃視著朝堂上的每一個人,聲音堅定而有力,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李愛卿,諸位難道忘了?瑞華君曾貴為璃塵皇帝,有著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
朕初登皇位,根基尚淺,如今朝堂內外局勢錯綜複雜,正是需要瑞華君這樣的賢才襄助之時。到底是拘泥於舊例重要,還是為江山社稷出謀劃策、穩固朝堂更要緊?還望諸位莫要本末倒置,誤了國家大事!”
李銘軒被沈璃這番話駁斥得臉色一陣白一陣紅,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趕忙“撲通”一聲跪地請罪:“陛下息怒,是臣考慮不周,失言了。”
沈璃微微抬手,語氣平和了些許:“李愛卿平身,往後行事,多從大局出發。”
李銘軒剛退下,還沒等朝堂的氣氛緩和,戶部侍郎周康就神色慌張地“撲通”跪地,聲音中帶著幾分顫抖,高聲奏報:“陛下!江南魚米之鄉,向來有著天下糧倉的美譽,可如今竟毫無徵兆地突發蝗災!蝗蟲密密麻麻,鋪天蓋地而來,所到之處,莊稼瞬間被啃食得一乾二淨,百姓們一年的辛勤勞作付諸東流,這往後的生計可怎麼辦啊!”
這訊息如同一顆重磅炸彈,瞬間在朝堂上掀起驚濤駭浪。
大臣們頓時炸開了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憂慮與焦急。
沈璃聞言,眉頭瞬間擰成了一個“川”字,心中暗自一驚,可面上依舊強裝鎮定,有條不紊地開口問道:“周侍郎,受災範圍可有估算清楚?當地官員可採取了什麼應急措施?”
周康顫顫巍巍地抬起頭,聲音裡滿是無奈與沮喪:“回陛下,初步估算,受災範圍已經波及江南三州五縣。當地官員雖第一時間組織百姓撲打蝗蟲,可蝗蟲實在太多了,來勢又太過兇猛,人力在這鋪天蓋地的蟲潮面前,實在是杯水車薪,效果微乎其微吶!”
這時,工部尚書趙文淵快步出列,雙手抱拳,恭敬地拱手進言:“陛下,依臣之見,當務之急是即刻調配糧食運往災區。百姓們此刻飢腸轆轆,先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才能穩定民心,不至於引發更大的混亂。”
話還沒落音,刑部尚書孫正就忍不住出聲反駁:“趙尚書所言雖有道理,可調糧終究只是權宜之計。若是不徹底解決蝗蟲問題,即便眼下運去糧食,可來年無糧可種,百姓往後的日子又該如何是好?依我看,當務之急是儘快研究出切實可行的滅蝗之策。”
兩派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爭論得面紅耳赤。沈璃坐在龍椅上,靜靜地聽著雙方的爭辯,眉頭越皺越緊,一時也沒了主意,下意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