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乃是帝位的繼任者,不出意外,他就是下一任帝王。
依周禮記載,上至天子,下至小民,成親之事均遵六禮。
六禮分別為: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按大秦禮制,帝納後當祭告天地、臨軒命使、納采、問名、納吉、納徵、告期、告廟、冊後、命使奉迎、同牢合巹等儀式。
太子娶妻,與之相同。
民間拜高堂這一幕,在太子大婚時,是不會出現的。
要等太子和太子妃成親後,小夫妻才能覲見帝后。
對此,姜長寧是相當不滿,“我兒子成親,我這個當孃的不能出席,這叫什麼事嘛!”
“你想去,那就去,把規矩改了就是。”宣治帝霸氣地道。
姜長寧橫他一眼,“御史的摺子會堆滿龍案。”
“無視便可。”
姜長寧笑,“君無戲言喲。”
“君無戲言,夫亦無戲言。”宣治帝輕捏了下她的鼻子。
帝后要太子大婚之日,接受太子夫妻拜高堂之禮,宣治帝下旨將喜堂設在了重華宮。
太子和太子妃將在宮中行大禮、入洞房。
聽聞此事,太后覺得不妥,“這不合規矩。”
“規矩是人定的,改改又何妨。”宣治帝微微一笑,“母后,難道您就不想親眼看著您孫兒成親嗎?”
太后遲疑了,她當然是想的。
宣治帝見狀,再接再勵,“天家難道就不能享受一下尋常人家的天倫之樂嗎?”
“常言說得好,律法之外,不外乎人情,更何況是這種規矩,不守也無妨。”姜長寧附和道。
在夫妻倆一唱一和下,太后同意在宮中為太子擺婚宴,並且她和帝后一起觀禮。
宣治帝此舉,大臣們是反對的,但宣治帝執意如此,大臣們無奈之下,退讓了一步。
帝后可以觀禮,太子也可以將太子妃迎進宮,但是不能走大秦正門。
畢竟太子雖是繼位者,但終歸他還沒有登基。
宣治帝思忖再三,同意他們所請,君臣也算是達成共識。
而宣治帝此舉,也讓那些想扶持二皇子、三皇子和太子爭位,好謀求從龍之功的人消停了。
由此事可知太子不僅地位穩固,而且深得帝后寵愛。
除非太子出事,否則二皇子和三皇子沒有機會問鼎那個位置。
到了九月初十這天,重華宮張燈結綵。
正殿中,太后居左,身穿著紅黑配繡金紋的鳳袍。
宣治帝和姜長寧並肩坐在右邊,一個頭戴通天冠、身著絳紗袍,一個身穿褘衣,頭戴鳳冠。
太子已沐浴更衣,擺著儀仗,出宮去孟家,親自迎娶新娘,而非讓禮官代勞。
這份重視,代表了帝后的態度,對這個兒媳,他們是滿意的。
孟蕊早已梳妝打扮好,坐在東床上,等候她的新郎。
沒人敢攔太子的門,太子順利地進了孟家。
到了內門,孟蕊的長兄長揖,道:“請太子升。”
太子還禮,謙讓,“某敢辭。”
孟長兄再道:“固請太子升。”
太子道:“某敢固辭。”
孟長兄又道:“終請太子升。”
太子言道:“某敢終辭。”
孟長兄再行長揖禮,太子還禮。
在孟長兄引領,太子進到房外,依禮奠雁。
等太子將孟蕊接出來,進喜堂。
小夫妻雙雙對對站在孟父孟母面前,要向兩人行大禮。
孟父不敢受,連忙扶住太子,“末教,不足為禮。”
不過他們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