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0章 “韓劉”之辨

看那兩篇難分伯仲之作,果不其然,正是韓世忠與劉光世所寫。

武植查閱之後,從這兩篇兵法策論中洞悉了兩人的用兵謀略。韓世忠有勇有謀,善於排兵佈陣、主動出擊,可充任攻城之將。而劉光世則謹小慎微,用兵偏向保守,適合作為守城之將。

比對這兩篇策論,實在難分高低優劣。念及此處,武直側身,對身旁武學博士吩咐道:“你速去把韓世忠與劉光世叫來,本官要當面考校考校他們。”

下方,眾多武院學子聽聞武直要當面考校劉光世和韓世忠,頓時來了興趣,紛紛望向高臺,側耳傾聽。

片刻之後,韓世忠和劉光世在武學博士的引領下走向高臺,來到武植身前。二人躬身行禮,向武植拜見。武植抬頭觀瞧,只見這兩人約莫十六七歲的年紀。

其中韓世忠身材高大,膚色呈古銅色,壯碩的身形猶如自己的弟弟武松不相上下。而劉光世則身材較為矮小一些,面容白皙,眼中透露出謹慎持重之色。

“你們二人的策論,本官已然查閱,皆為上佳之作。但僅依據策論所寫內容,著實難以判別優劣,所以本官才召你們前來,親自考校一番。”武直說完,雙目凝視著兩人。

韓世忠和劉光世聽聞武直之言,彼此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瞧出了一絲緊張與期待。隨後二人齊聲應道:“全憑大人吩咐。”

“好,你二人皆是國子街武業中的出類拔萃之輩,將來定然都會成為軍中將領。那我便考考你們,將士按理應當服從命令,可為何孫子兵法中會講“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呢?武直言罷,將目光投向兩人。

兩人聽後,低頭沉思了片刻。劉光世乃是將門之後,自幼便熟讀兵書,因而對於《孫子兵法》並不陌生。而韓世忠卻是平民出身,從小無人教導,全靠自己鑽研。

劉光世上前一步,拱手向武直抱拳說道:稟武大人,學生認為,戰爭之道千變萬化,兵法最講究變化。將士身為朝廷的手足,服從固然必要,然而身處戰場,切不可墨守成規。朝廷遠在千里之外,難免對戰場變化有所疏漏。將士需有獨立決斷之能,以取勝為要。不過,當兵如同做人,欲速則不達,不論戰場變化何等艱難困苦,都務必依循法則行事。畢竟戰爭並非一人之事,而是關乎眾人的生死、朝廷的興亡,斷不能讓一人的意志左右整個大局。”

說完,他扭頭看向旁邊的韓世忠,臉上面帶得意之色。

旁邊的韓世忠此時開口說道:“稟大人,學生卻有不同的見解。戰場猶如官場,行事必須當機立斷,片刻也不能耽擱。該變的時候就得變,容不得半分人情或者一絲猶豫,否則時機一旦錯過,天機喪失,那便無法挽回了。”

韓世忠話音剛落,劉光世便道:“朝廷大事非同尋常。但凡大事必有其法則,不可輕易越雷池半步,即便是常事也要循序漸進,不可妄圖一步登天,否則將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劉兄,你這話可就偏頗了!兵法有云“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此乃戰場決勝之要訣啊,戰場上,形勢瞬息萬變,戰機稍縱即逝,若一味畏首畏尾,進二退一,瞻前顧後、猶豫不決,必然會與絕佳戰機失之交臂,陷自身於被動之境,又怎能踐行這風火山林的兵法精要,克敵制勝呢?”韓世忠反駁道。

瞧著兩人爭得面紅耳赤,武直襬了擺手,示意二人停止這場辯論。兩人見武直如此動作,當即停止爭辯,躬身恭立在兩側。

“你們倆皆為可造之材,各自所言皆具道理。但當下,我大宋王朝武備鬆弛,周邊各國對咱們虎視眈眈,我方稍顯疲弱之勢。咱們身為將領之人,身負強軍之使命,此事刻不容緩。”

而後武植頓了頓,又繼續說道:“透過我閱覽你們倆的策論以及剛剛的辯論,能夠察覺出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