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太也不示弱,滿臉怒氣地回擊:“誰規定了你是個大男人就多得糧食?
我和小李的工時一樣沒少,憑什麼要虧待我們!”
古錦巖聽聞此事,立刻請公議團介入。
幾位公議團成員相互點頭,帶著古錦巖一起,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將雙方當事人叫到面前。
公議團的成員中,木匠老張年長而資歷深厚,看到兩方劍拔弩張的情緒。
先緩和地笑道:“劉漢、李老太,你們別急啊,今天公議團在這兒,就是為了幫大家分清楚個道理,別光爭著喊,咱們有話慢慢說。”
劉漢一見到公議團,立刻開始訴苦:“張工頭,您給評評理!
我這一天扛了幾十趟木材,累得胳膊都抬不起來了,他們也就搬了幾小段,憑什麼口糧跟我一樣?”
李老太也不甘示弱,掐著腰大聲道:“老張頭,我和兒子雖然力氣小。
但我們從早忙到晚,搬得也不少,時間和他們是一樣的,憑什麼吃虧?”
老張頭見他們各執一詞,耐心地說道:“這樣吧,我們先來看看你們的出勤記錄和工時。
咱們一一核對,看看誰的付出到底是多少。”
古錦巖指示一名記錄員拿來出勤表,耐心細緻地翻查每個人的出勤和工時。
經過對比,發現劉漢確實在工時上稍多一些,而李老太母子雖然工時和他相近,但所搬的木材體積稍小。
公議團的成員在核對完這些記錄後,又詢問了幾名在場的工人,以求得一個更加公平的判斷。
看到記錄擺在眼前,李老太的語氣稍微弱了一些。
但她仍不甘心地小聲說道:“可是我們年紀大,搬得慢一些也是有原因的……”
古錦巖聽到這話,溫和地安撫道:“李老太,大家的辛苦我都看在眼裡。
這次分配確實是個誤會,我建議按照工時和搬運量稍微調配。
公平分配大家的勞動所得,同時我們也會適當考慮體力消耗的問題。”
公議團成員們經過商議,決定在糧食分配上稍微調整,讓劉漢獲得適當的補償。
而李老太母子則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減少搬運重物的任務,改為相對輕鬆的材料分類工作。
這樣一來,不僅尊重了兩戶人的付出,也保障了後續工作的和諧進行。
經過這一番調解,劉漢和李老太的情緒逐漸平復。
公議團的木匠老張拍了拍劉漢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道:“劉漢啊,咱們現在重建的是大家的家園。
難免有些小爭執,但要記住,只有互相扶持,才能讓赫沙城早日恢復。”
劉漢低頭沉思片刻,隨即伸出手來:“李大娘,對不住了,是我一時衝動,話說得重了。”
李老太微笑著握住他的手,爽朗地說道:“哎,過去的事不提了,咱們現在要擰成一股繩,共同把家園建好!”
這一握手,讓周圍的百姓都露出會心的微笑。
古錦巖在一旁觀察著這一切,心中不禁感到欣慰,她知道,公議團的作用正逐漸顯現出來。
隨著公議團的調解逐步深入,類似的爭執逐漸減少。
百姓們開始意識到有了這個公平的調解機構,自己的付出將會得到應有的認可與尊重。
一日,古錦巖在巡視工地時,看到兩位婦女圍著一大鍋粥,為分配食物的問題爭執不下。
她上前詢問得知,原來是城北的張嫂與城南的王嬸為了鍋底剩下的幾碗稠粥爭執不下。
她們各自認為自己幹了更多的活,理應多得一些。
古錦巖微笑著請來了公議團的幾位成員,讓兩人坐下,仔細傾聽她們的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