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5章 商用航天現狀

次日上午,凌遠和沈漫漫坐上了從海城飛往魔都的飛機。

凌遠坐在靠窗的位置,沈漫漫坐在他的對面,手中翻著一本雜誌,不時抬頭看向凌遠。

“昨晚休息得好嗎?”凌雲收回望向窗外的視線,看向沈漫漫。

“你說呢,我現在有點理解薇薇了。”沈漫漫白了他一眼:“你怎麼用不完的精力,我現在都還有點困。”

““我不夠溫柔嗎?下次記得求饒。”凌遠笑了笑,“誰知道你這麼犟,你再去臥室休息一下吧。”

沈漫漫點頭,放下雜誌,起身走向臥室套房。

凌遠拿起桌上的一疊資料,封面上幾個醒目的字:《華國商用航天政策與市場發展》。

他翻開檔案,目光落在第一頁的文字上:“華國的航天技術,已處於全球領先地位,但商用航天的發展尚處於初期階段。”

為什麼華國商用航天沒發展起來?是政策不允許嗎?

這個問題絕不簡單。華國的航天技術已經處於世界一流水平——

嫦娥探月工程,月揹著陸讓全球矚目;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打破了gps的技術壟斷;

長征系列火箭,屢屢突破載荷上限,發射成功率穩居全球前列。

技術基礎毋庸置疑,但商用航天的發展卻慢了半拍。

問題的關鍵在於過去幾十年間,華國的航天產業是高度國家化、壟斷化的,所有資源和技術都集中在國有航天集團手裡,而商業航天的概念直到最近幾年才逐漸放開。

政策壁壘是過去的核心因素。

航天是戰略產業,涉及國防安全,技術外溢的風險也高,早些年,民營資本根本不可能染指航天產業,哪怕有想法,也沒有市場準入的可能。

直到2014年,政策逐漸鬆綁,國家明確鼓勵民營資本進入商業航天,這才開啟了商用航天的元年。

2015年,國家發改委將商業航天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

但這並不意味著民營企業的道路就一片坦途。

資金門檻:航天專案動輒需要數十億甚至百億的投入。

技術壁壘:核心火箭發動機、衛星製造等技術依舊牢牢掌握在國企手中。

市場不成熟:商用航天尚處於起步階段,真正的客戶需求還未完全開啟。

星瀚要做的,是抓住這個政策開放的視窗期,提前佈局,凌遠看了一眼資料,上面列舉了一些小型商業航天公司。

這些小型商業航天公司剛起步,資金匱乏、技術受限,正是星瀚進入的契機。

他輕敲桌面,理清了思路。

政策對接:與國家航天局、發改委和工信部溝通,確保專案合規性和資質許可,拿下政策准入,尤其是國家航天局,政策視窗已經開啟,但必須合法合規地進入。

收購整合:直接投資或收購幾家有潛力的小型航天公司,成為控股方。

利用星瀚的資金和資源,將這些企業整合為星瀚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星瀚航天集團。

這些公司有技術雛形,卻各自為戰,缺資金和市場。星瀚帶來的資本,能幫他們實現技術落地。

技術合作:與航天科技集團或航天科工集團展開合作,藉助他們現有的非核心技術與平臺進行研發突破。

同時提供資金,與北航、青華等高校聯合設立研發中心,逐步形成星瀚的技術壁壘。

海南落地:將航天發射與產業基地落戶海南文昌。這裡是華國唯一開放給民營航天企業的發射場,擁有天然的地理和政策優勢。

如果以上都得以實現,華國的商業航天有望形成以民營企業為補充、國家航天為主導的多層次發展格局,類似於美麗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