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染成天水碧,金針線線功難敵。」
「月小看針暗,雲開見縷明。」
「優遊瑤池畔,探手拾花針……」
秦笛看著這幾行字,不覺陷入了沉思。
過了很久,他又開始琢磨「釘」字,知道這個字同樣蘊含著豐富的天條大法。
不管是在靈界,還是在仙界,都有很多修士用「釘」作為法器。
有句遊仙詩這樣說:「學道如初不變心,千魔萬難愈惺惺,直須敲出虛空髓,拔卻金剛腦後釘。」
還有仙詩這樣講:「梅花面目冷於冰,亦笑山翁草作亭,一夜雪寒重整過,碧琉璃瓦水晶釘。」
類似的釘形法器還有很多,包括七彩釘,喪門釘,金剛釘,水晶釘,萬壽釘等等,其中不乏六七階的仙器。
但凡能煉製成高階仙器,說明「釘」這個仙文內含豐富,能夠承載大量的天道法則,否則也不會花太多大的心思在這上面。
秦笛再一次戴上天魂眼鏡,仔細觀察空中的道道光柱,細心揣摩仙文中蘊含的深意。
他持續不斷的靜坐悟道,一口氣坐了好幾個月。
他的身邊不斷有天仙來來去去。
有的人坐下就沒了動靜,有的人只坐一小會兒就離開了。
修仙之路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緣法。
好在通天塔是讓人悟道的場所,塔內不允許有廝殺。
要不然,數百位天仙聚集在方圓十里的空間中,不打得天昏地暗才怪呢。
四個月後,秦笛從通天塔中走了出來,又一次回到了仙文閣。
這一次,他徑直找到鍾先書,說起自己領悟的仙文,同時問了一些問題。
「師傅,我雖然領悟了『針』和『釘』,從中歸納融合出一道天條,但是在石碑上,看到了幾句話,不知該如何理解。您能不能幫我解析一下?」
鍾先書將一片刻了仙文的龜甲小心翼翼的放下,然後問道:「哪幾句話?說來聽聽。」
秦笛緩緩說道:「『雲母窗前歇繡針,低眉凝思坐調琴。夜雨染成天水碧,金針線線功難敵。月小看針暗,雲開見縷明。優遊瑤池畔,探手拾花針。』」
鍾先書沉吟片刻道:「雲母就是王母。那是一位女仙,本名叫做『楊回』。」
秦笛聞言吃了一驚:「楊回?也就是傳說中的王母?石碑上怎麼會提到她呢?」
鍾先書道:「女仙楊回乃是一位高階仙王,實力不在普通的仙帝之下,但她心地仁慈,一直忙於幫助女仙,沒有花心思證道成神。後來,也不知道過了多少年,她將手裡的一根金針,培養到九階仙器巔峰,原本想藉此證道成為仙帝,誰知道後來出了事,沒有證道成功,反而失蹤不見了。」
「師傅,這事我隱約聽說過。可是,她的名字為何會出現在石碑上呢?」
「楊回和仙王參乃是同時代的人,她的功力比仙王參高很多,昔年曾經來過白虎七星,給仙門開拓帶來很大的幫助,所以仙王參才會在石碑上刻下她的絕代風華,留下幾句讚譽的話。」
稍停片刻,秦笛問道:「師傅,女仙楊回到底隕落了沒有?」
鍾先書微微皺眉,道:「這是一個懸案,至今沒有結果。凌霄殿中放出風聲,說王母在閉關。可她已經很久沒有露面了。」
秦笛忽然道:「師傅,我在數千年前,曾經見過許飛瓊。」
鍾先書有些吃驚:「你在哪裡見到的她?作為王母婢女,她應該知道主人的下落。」
秦笛苦笑道:「當年我還是低階靈仙,偷偷闖進荒界的王母別宮,遠遠的看了許飛瓊一眼。那時我功力低微,躲避都來不及,哪裡敢跟她說一句話?」
鍾先書道:「王母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