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輕輕點頭:“好,那現在這些村民賣掉一千石糧換成了寶鈔,剩下的自己吃,寶鈔他們可以拿去買別的東西,而不種地的匠戶和商販等人,收到這些錢也可以用來買糧食吃。而村長得到這一千石糧,拿去養兵,養士,這些糧食就沒了,但是那一千貫寶鈔依然是在村裡流轉的。”
“然後第二年,還是如此,於是寶鈔變成了兩千貫,三年、四年……到了第十年,一萬貫寶鈔全部花出去了,這些寶鈔在民間流轉,按規定能買一萬石糧食,但是種地的農戶不可能把所有糧食都賣掉,所以這些錢是不可能買到一萬貫糧食的,那現在怎麼辦?”
李偉又將目光落在了這對豬氏父子身上問道。
兩人頓時一陣頭疼,兩個豬頭四個大。
此時他們已經明白了,這樣發下去,寶鈔必然會貶值,現在李偉才說到第十年,然而身為“村長”的朱元璋肯定不會停止發鈔的,以後只會越發越多,十萬百萬不停的發下去,到時候村裡沒有這麼多糧食賣,寶鈔只能是貶值的下場,甚至發得多一些,就會徹底淪為廢紙。
到那個時候,大家再也不會賣給他糧食了,哪怕他是村長,也不行!如果強行的印發的話,甚至會引起國家動盪!
想到這點,朱元璋心中就猛然一震,好傢伙,他本來以為是一直印鈔一直爽呢,沒想到是印到最後火葬場!
“那應該怎麼辦?”朱元璋臉色凝重的問道。
其實他自己也早就覺得這樣印鈔好似會出問題,只不過他說不清楚到底問題出在哪,又會有什麼後果。
現在李偉用舉例的方式,把大明濃縮到一個村的程度,簡單明瞭的將寶鈔的發行運轉講了一遍,頓時讓他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朱標此時的臉色也凝重了起來,目光凝視著李偉,等著他的回答。
“也簡單,只要改變發行方式就行了。”
李偉胸有成竹的說道:“紙鈔的發行方式主要有三種,其一,是直接購買貴用物品,像金銀、銅錢這些保值的東西,將它們買過來存放起來,雖然你寶鈔花出去了,但是你手裡有這些東西,就隨時都能再把寶鈔再收回來,並且你有這些東西作為錨定物,寶鈔的價值也更加可信。”
聽到第一條,朱元璋臉上露出不滿的神色,這樣發的寶鈔是沒什麼問題,但是問題是這些金銀還得存在自己手裡,不能花出去,那他不等於白忙活了?
“還有呢?”朱元璋追問道。
“第二,就是發放貸款,比如還是這個村裡,村長印好了寶鈔,不直接去買糧食,而是把寶鈔借給農戶去買農具和油鹽之類的日用品,雖然他們花掉了寶鈔,但是他們每年都會產出糧食,還可以賣糧食把這些寶鈔再賺回來,其他的匠戶商販也是樣的道理,他們都會一邊花一邊賺,寶鈔會在他們之間流轉。”
李偉繼續道。
朱元璋聽完,還是覺得不滿:“那咱印它還有什麼用?咱自己又不能花,光給別人花了!”
朱標也贊同的點了點頭,他對大明現在的朝政也很清楚,有很大一部分支出都是靠著直接印鈔來解決的,要是丟掉這塊的話,戶部可拿不出這麼多錢來支撐現在朝廷的各項開支。
李偉翻了個白眼,糾正道:“陛下,朝廷印錢不是給自己花的,而是給百姓提供方便,促進生產貿易的。”
父子倆聽完,雖然覺得他說得有道理,但卻並不滿意。
李偉心裡嘆息一聲,其實鑄幣權這東西不論掌握在誰手裡,其都無法保持客觀公正的立場,難免會為自身利益過度濫印濫發,後世的各國也都不例外。
“其實也不是一點都不能花,首先村長往外發寶鈔是有利息的,這些利息自然是可以隨便用的,當然也不能收太多,否則人家也就不用寶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