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奉天殿上,朱元璋面沉如水,手裡拿著兵部遞上來的奏書,沉默不語。
兵部尚書趙本小心翼翼的稟報著雲南的軍需糧草等事,生怕言語不當觸怒了此時的朱元璋。
皇長孫薨逝之後,朱元璋僅輟朝了一天,便又開始正常上朝了。
雖然愛孫突然薨逝令他非常的痛心不已,但是他是皇帝,天下百姓需要他,大明朝廷需要他,他不能因為自己的悲傷耽誤朝廷政務,在緩了一天之後,他便強行壓下了自己的哀傷!
只是他雖然強行恢復了早朝,但情緒難免受影響群臣,最近這段時間,朝堂上的氣氛格外的壓抑,所有朝臣做事都是謹慎小心,生怕這個時候舉止不當被皇帝拿來洩憤。
“徵南將軍傅友德奏報,元世祖至今已百餘年,期間屢經戰火,雲南的駐軍兵員已經無從查詢,如今我軍應該在要害位置設衛所鎮守,至於糧草課稅,降將達裡麻說,雲南土地多被僧道豪族所隱佔,現在如果只按照元朝舊制來徵收,所得稅糧恐怕不足大軍用度。”
趙本低著頭輕聲奏報。
朱元璋耐心聽完,終於開口說道路:“那就將各寺院、道觀,以及前官府的管理的土地統統併入官田,戍兵耕種,另外還有鹽商中納之糧,都用來供給大軍。”
大軍出征雲南已經有些時日了,雖然戰爭取得了勝利,但是今後的治理依舊是個麻煩事。
如今各土司部族剛剛歸附,大軍肯定不能這麼快撤回來,不然等這些人反叛了再重新派兵征討,那花費就更大了。
只是這麼多的大軍駐守,軍需供給卻成了問題,他本來想參考一下前元的駐軍佈置,但是卻沒能找到兵冊,那就只能看情況來定了,等以後局勢穩定了再慢慢撤回部份軍隊。
“是,臣遵旨!”
趙本得聖命,恭敬的行禮退下,回到班列中,悄悄的抹了把冷汗。
現在這個節骨眼上奏事壓力真是太大了,其他各部都是能往後壓的事情就往後壓,等皇帝從痛失愛孫的悲傷中恢復過來再報,可他這個兵部的事務卻是耽擱不得,尤其是現在的徵南大軍還沒歸朝,一應事務必須及時彙報。
在趙本說完之後,阮畯、張宗藝等各部尚書都是沉默不語,有事能拖就拖,沒事萬事大吉。
然而禮部的偰斯卻是無法再拖下去了,皇長孫病逝,葬禮的事都得他們禮部拿主意,這都好幾天了,要是他們再拿不出個章程來,恐怕陛下就要砍人了!
此時偰斯聽恨自己沒有早點辭歸,拖到現在趕上了這麼個棘手的事。
“禮部偰斯啟奏陛下,臣與禮部諸官商議後,認為皇長孫生前尚未獲封,當追為郡王,初定王號為虞,諡號為懷,還請陛下定奪。”
偰斯戰戰兢兢的出班說道。
他這話一出口,奉天殿上的氣氛更是壓抑了幾分,群臣連喘息聲都小了許多。
朱元璋聽聞此言,心裡頓時就是一陣絞痛,臉上也忍不住浮現悲傷之色。
但是當然他抬頭望見群臣,見這些人此時大氣都不敢喘的樣子,又在心裡微微嘆了口氣。
“皇嫡長孫視同皇子,追為親王,其他的就按你們議定的辦吧。”
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氣,語氣平緩的說道,沒有發怒,更沒有慟哭。
偰斯聞言,心下這才鬆動了口氣,立刻恭敬的答應下來:“臣遵旨!”
偰斯說完這件大事退下,其他人繼續低頭不語。
朱元璋見此,也沒有強求,在徐壽“無事退朝”的呼喊聲中,先行離開了奉天殿。
他走後,眾臣緊繃的神經才稍稍放鬆了一些,三三兩兩的散朝離去。
十餘日後,皇嫡長孫朱雄英被追為虞懷王,賜葬鐘山孝陵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