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險起見,他將計算結果一折再折,但是怎麼算這個專案都能賺大錢。
在興奮了一陣之後,他才將這些規劃整理成簡明扼要的奏書,帶上去找了朱元璋。
建城這種大事,肯定得老硃批準。
乾清宮裡,李偉興沖沖的將自己編寫的“專案計劃書”呈給了朱元璋,朱元璋仔細的讀罷,雖然沒看明白,但是心裡大為震撼:
“建城還能賺錢?”
“是啊陛下,你看,咱們只需用幾萬貫便可買下足夠建城所需的土地,有了地之後,就可以進行融資和預售了,呃就是咱們可以拿著這些規劃,去找人借錢,或者直接賣地皮,城牆建起來後,這些地皮可是會升值的,據我估計,一座中等府等,五十萬貫的成本,能賣到一百多萬貫左右,至少能淨賺一倍!”
李偉滔滔不絕的介紹起了建城計劃,朱元璋聽到動輒上百萬的收入,心裡也是一陣火熱。
只是這種事他還是覺得有些離譜,一時有些難以置信。
李偉見他皺眉不語,心下有些著急,道:“陛下,要不這錢由明黃商會出,到時候賺了錢按股子分,賠了也是商會的錢,不會影響到朝廷財政。”
朱元璋聽到這話,不由心中一動,這主意倒是不錯,商會那些錢都是李偉賺的,他雖然佔股最多,但這些錢跟撿的沒什麼兩樣,即使賠了也不會太心疼。
思量了片刻,朱元璋頷首道:“嗯,好吧,那你就去把揚州試試吧。”
“揚州?”
李偉愣了愣,腦海裡浮現出電視上楊憲的那段劇情,頓時一陣惡寒,這地太不吉利了!
“能不能換個地?”李偉問道。
朱元璋疑惑的看了看他:“為什麼要換?”
“揚州不是已經有城了嗎?”
李偉記得清楚,揚州城已經建好了,並不在他需要修繕重建的城池名單上。
“是建了,但是太小了,隨著人口恢復,現在有些擁擠,你去正好把它擴建一番。”朱元璋道。
當年元末戰亂,揚州舊城僅剩十八戶人家,他覺得修繕大城太浪費,便讓人另築了個小城,然而揚州位於水運要道,交通便利,過了不久便迅速恢復起來,再加上他把兩淮都轉運鹽使司設在了那裡,導致商賈雲集,如今小城住不下,許多人都住到了外面去。
李偉聽完他的話,心裡還是有些不樂意,但又不好反對,只得怏怏不樂的點頭應下。
朱元璋見此,暗含深意的笑了笑,道:“揚州可是個好地方,你可要用心建造。”
“是,臣遵旨。”李偉拱手應是。
雖然選的地方令他有些不滿,但好在專案計劃總算是透過了。
離開皇宮後,李偉先去商會詢問了一下資金情況,商會現在極力向外擴張,用錢的地方也很多,若要抽調大筆資金得提前做好計劃。
阿布將最近的財務狀況跟他稟報了一番,結果還好,各地商會分支建立起來後也陸陸續續的開始盈利,商會里現在抽調個幾十萬貫還是不成問題的。
李偉讓他把錢準備好,才離開商會。
錢有了,石灰廠那邊的水泥必須得儘快擴大生產,以便能供應上建城所需。
在準備了一番之後,李偉便調集了一批工部的官吏和匠人,一起出發去揚州實地勘測。
揚州距南京百餘里,算是比較近了,再加上有長江水路,乘船前往用不了一日便達。
古代的船主要靠風力和水流,順風順水速度能追上後世的輪船,逆風逆水的話就慢了,時速僅五公里左右,不過即便如此,也比走陸路要省事得多。
李偉帶著一群官吏匠人,以及吳勇等隨身護衛,雄心勃勃的登船,順流而下,半天不到,便抵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