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部分

她的不幸。

來到了上海,雖然沒有母親的碎語,但身為上流社會的一分子,註定要獨守著空房,更要緊的是沃特的確是一個不懂得風情的人,學究式的作風令吉蒂異常地苦悶,愛的形式令她找不到生活的樂趣,此時,她需要一個真正的男人,真正地理解風情,理解自己內心的男人。於是,查理適時地出現了。

關於查理的出現,導演編排了一場極有趣的戲份,即看著中國戲臺上的“蘇三起解”,然後講述了一個怨女的心態。蘇三是《玉堂春》裡的人物,在起解一場戲中似乎表現了她的絕望,拋開故事不言,此時的心態卻頗與吉蒂相仿,愛的形式只有一個概念,就是絕望。於是,在查理這個頗有女人緣的勾引下,吉蒂的紅杏出牆是在所難免的。

但就在吉蒂感到愛的溫暖的時候,姦情敗露了,沃特洞察了這一切,而且要求吉蒂與自己一同前往那個霍亂流行的地方。一方面,這是劇情上的解脫,兩個人離開上海這個地方似乎是挽救婚姻的最佳方式,但另一方面,以兩個人的心情而言,這個離開無疑是走向墳墓的選擇,生命將註定與愛情同樣毀滅。至少在吉蒂看來,沃特的決定是對自己的一個懲罰,對一個不忠的妻子的懲罰。

而與此同時,吉蒂也發現了查理的愛是那麼地脆弱那麼地虛偽,在這種情況下,吉蒂不得已同意了沃特的要求。

來到中國的小鎮,霍亂是最大的危險,但迷信與對英國人的仇視同樣是危險,吉蒂面臨著崩潰,她對沃特恨到了極點,對這種懲罰也恨到了極點,但她實際上更恨那個查理,因為她對查理的所有幻想都由於那封沒有寄出的信而徹底毀滅了。流放,這是蘇三的命運,而吉蒂此時才瞭解到絕望的真正含義,是愛沒有了,這才是真正的絕望,比之查理所言的那種怨女心態可能更可怕。

沒有愛的吉蒂似乎只能活在煎熬之中,當初對霍亂的那種恐懼轉而成為對霍亂的渴望,自殺,雖然沒有切實地走上這一步,但她開始肆無忌憚地,頗有些讓霍亂來得更猛烈些的奢願。而沃特卻在這個小鎮上承受著中國人對英國人的那種仇視心理,一如既往的支援著自己的治療理念,因而也過分地疏遠了吉蒂。

百無聊賴的吉蒂終於在修道院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很難說這是一種自願的心理,但事實上,她的這種方式解脫的效果卻更加令她明白了沃特的為人。與大英帝國無關的博愛之心,於是,吉蒂開始有意識地瞭解自己丈夫的所作所為,對先前那種流放的概念似乎也重新審視了。

愛情的迴轉來自於另一對戀人,當呂燕說出人好這幾個字時,吉蒂終於明白了,愛其實很簡單的,也許並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麼浪漫。而沃特在這個過程中也慢慢地審視著自己對愛執著的方式,強大的同時卻忽略了一種普通式的情感交流。

當吉蒂發現自己懷孕的時候,雖然這也許是一個莫大的障礙,但由於沃特的善意也將兩個人心與心的距離拉到了最近的距離。沃特死於霍亂,這是一個悲劇,但這個悲劇卻讓吉蒂更加成熟了。當在倫敦街頭,查理再一次出現的時候,吉蒂拒絕了他,並不是拒絕這段風情,而是拒絕那種對愛形式化的日子。此時,身邊的孩子到底是誰的已經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吉蒂成為一個真正擁有過愛的女人。

一個女孩轉變成一個懂愛的女人的過程也許是漫長的,《面紗》似乎講述了這麼一個故事,但事實上卻是透過這麼一個女人的變化來演繹愛到底是什麼。當我們關注于吉蒂的感情時,我們會發現相對於吉蒂的人人可以看到的愛情,沃特的愛則更加深厚。

沃特一見鍾情于吉蒂,於是便將吉蒂娶到了家,但他卻不是一個善於表達愛的人,當知道吉蒂的紅杏出牆後,他並沒有直闖進去,這不代表他心中沒有痛心,只能說明他的愛阻止了他這樣做,他為吉蒂著想,不想讓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