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的小部西北軍將領,要他們發揚當年楊虎城守西安的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抱定犧牲精神也要守住西北。而自己的主力,則開始發動了對蔣軍的最為猛烈的一次猛攻,打算一戰決勝負。
······
而此時趙書禮這個罪魁禍首卻不知道各路軍閥對他的猜度,兢兢業業的蹲在指揮部中,跟李忘川等參謀研究進軍情況呢。
“這是我軍目前的位置,昨夜出發,今日晨已經從磴口度過黃河,南下進入了寧夏。”
一個參謀在擺在桌面上的一副西北地圖上,把模擬士兵的泥塑戰士擺在了寧夏的石嘴山地區。這個參謀叫高千川是高鳳舉的一個親戚,年紀不大高鳳舉剛當師長那會兒他來投奔,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訓練只是受過德國顧問培訓過一年左右,但是對於地圖有著天生的敏銳性,他的檔案中記載他爸爸是個風水師,大概是受到遺傳了吧。因此被李忘川看重,調到總參謀部當了作戰參謀。
“寧夏馬家軍有沒有什麼變故!”
此時寧夏最大的軍事力量是回回軍閥馬鴻賓的一個師,馬鴻賓是馬福祥的親侄子,他父親跟馬福祥是親兄弟。當年馬福祥被徐世昌調到歸綏的時候,帶走了兒子馬鴻逵,只留下了這個侄子鎮守寧夏,為寧夏鎮守使。趙書禮這次之所以選擇寧夏為進攻西北的突破口,其中有一個重大原因就在這裡。馬福祥遊說他的時候給他提了一個建議,攻佔寧夏後,西可以入甘肅,東可以攻陝西,而且馬福祥會幫忙聯絡自己侄子,讓塞北軍進入寧夏不會受到阻礙。
李忘川回答道:“很順利,馬家軍很配合,預計今天下午塞北軍就能進入寧夏城(後來改名銀川)!”
“那就好,寧夏本來為甘肅省轄地,被馮玉祥強行劃出單立一省。這裡經過秦漢及至明清歷代王朝經營,依靠黃河修建了無數水利設施,有塞外江南的美譽,堪稱西北糧倉。佔據了這裡,恐怕馮玉祥的軍糧都成了問題了。”
趙書禮感嘆道。
隨即下達命令:“命令李三江率部進入寧夏後,立即按照計劃,在寧夏東部依託地利修築防禦工事,同時先往西攻佔蘭州繼而進佔整個甘肅!”
如果能依照計劃順利施行的話,塞北軍佔領甘肅後,整個河西走廊將納入地盤,從而又打通一條從塞北到新疆的道路。
一百三十節 鼓動
此次塞北軍攻擊西北使用了十萬人的兵力,第一軍近半數士兵三萬人參加,第二軍是主力出動了五萬人,重建後幾乎都是新兵的第三軍只出動了兩萬人。此次作戰目的除了軍事佔領外,也有鍛鍊士兵的目的,第一軍是因為天津事件還沒有從陰影中擺脫出來,需要鼓舞鬥志,因此調派了近一半的兵力參加,第三軍則是新兵來見識見識實戰,因此擔當主力其實是第二軍,而第二軍軍長李三江也順理成章成了軍事行動的指揮官。
此前擬定的作戰計劃,第一階段為進入寧夏,如果順利馬家軍不干涉的話,很容易清除掉小股的忠於馮玉祥的部隊,佔領整個寧夏;第二階段是向西攻擊,打通河西走廊;第三階段是伺機攻入西安佔領陝西。
可是作戰計劃做的再好,終歸實現起來是還是要人的。
相比趙書禮等上層,底層士兵們普遍對攻打西北熱情不高,士氣難免受到影響。
至於原因嗎,自然是因為塞北軍當年收編了相當一部分西北軍士兵,這些士兵過去就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又久經沙場,在投到塞北軍後,能經過篩選的後來表現都比較出色,很大一部分人現在已經擔任了基層軍官的職務。對這些原西北軍士兵來說,馮玉祥在他們眼裡是相當好的長官,對士兵如同親人,不但不許軍官欺壓士兵,他本人更是和士兵同甘共苦,因此威望很高。這些西北軍背景的官兵情緒也影響到了其他士兵,而且塞北地方的